|
月 / 作者:方干 |
桂輪秋半出東方,巢鵲驚飛夜未央。
海上風云搖皓影,空中露氣濕流光。
斜臨戶牖通宵燭,回照階墀到曉霜。
庾亮恃才高更逸,方聞墨翰已成章。
|
|
月解釋: 詩詞《月》是唐代詩人方干創(chuàng)作的作品。下面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月》中文譯文:
桂輪秋半出東方,
巢鵲驚飛夜未央。
海上風云搖皓影,
空中露氣濕流光。
斜臨戶牖通宵燭,
回照階墀到曉霜。
庾亮恃才高更逸,
方聞墨翰已成章。
詩意:
詩人以明亮的明月為題材,表達出自然界月亮的美麗和動人之處。詩中描繪了月亮的出現(xiàn)與景色,以及在夜晚的光芒如何影響周圍的環(huán)境和意象。通過描寫月亮,詩人表達了對美的贊美和對自然的感嘆。
賞析:
詩人通過用意象描繪月亮和夜晚的景象,以表達自然之美的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自然的敬意和對美的追求。全詩運用了對比和修辭手法,如“桂輪秋半出東方”形象表達出月亮半圓的形狀,巢鵲的驚擾烘托出夜晚的寧靜,海上風云搖皓影、空中露氣濕流光描繪了月亮的光芒和環(huán)境的變化。最后兩句“庾亮恃才高更逸,方聞墨翰已成章”以庾亮(唐代文學家)為例,表達了詩人自身的創(chuàng)作追求和對他人文學成就的了解和贊美。
總體而言,該詩在描繪月亮風景的同時,通過運用修辭手法傳達了對自然美的贊美,表達了詩人對美和藝術的執(zhí)著追求,同時也展示了他對文化人才的崇敬與敬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