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樂府十篇·賤貢士 / 作者:皮日休 |
南越貢珠璣,西蜀進羅綺。
到京未晨旦,一一見天子。
如何賢與俊,為貢賤如此。
所知不可求,敢望前席事。
吾聞古圣人,射宮親選士。
不肖盡屏跡,賢能皆得位。
所以謂得人,所以稱多士。
嘆息幾編書,時哉又何異。
|
|
正樂府十篇·賤貢士解釋: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正樂府十篇·賤貢士”《賤貢士》
南越進貢珍珠和玉器,西蜀進貢羅綺。來到京城,還未到天亮,一個個去見天子。如何賢才和俊杰,卻被當作低賤的貢品。我所知道的并不被求取,卻敢希望前面的官員們看重我的事情。我聽說古代的圣人,對射宮就是親自挑選士人。不肖的人都被排除,而賢能的人都得到了地位。這就是說得到賢士,是因為古代稱多士。我嘆息著寫了幾篇書,時代如此變遷啊,又有什么不同呢?
詩意:
這首詩以南越和西蜀進貢的珍寶為背景,探討了賤貢士的命運。作者皮日休感嘆自己的才能被冷遇,表達了對官員們看不起賤貢士的憤慨和對自己才能被埋沒的無奈。同時,他也表達了對古代射宮親自挑選賢士的贊美,認為這種選拔方式更能選拔到真正的賢才。
賞析:
本詩是唐代皮日休的敘事詩《正樂府十篇》中的一篇,以對賤貢士命運的深思為主題。詩中通過南越貢珠璣和西蜀進羅綺的情景,以及自己被當作賤貢士的遭遇,表達了作者對于賤貢士待遇不公的憤慨和對自身才能被埋沒的無奈。作者通過對古代射宮選拔士人的方式的贊美,暗示了自己期望能夠得到官員們看重和選拔的愿望。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于社會不公和人才被埋沒的不滿情緒,對現實社會的反思和批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