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樂府十篇·頌夷臣 / 作者:皮日休 |
夷師本學外,仍善唐文字。
吾人本尚舍,何況夷臣事。
所以不學者,反為夷臣戲。
所以尸祿人,反為夷臣忌。
吁嗟華風衰,何嘗不由是。
|
|
正樂府十篇·頌夷臣解釋: 《正樂府十篇·頌夷臣》是唐代皮日休的一首詩。這首詩描寫了夷族士族子弟在學習唐文字和投身唐朝事務的情況。詩意表達了作者認為夷族子弟努力學習和投身事務比不學習和依附朝廷的尸祿人更加有價值,同時也反映了華風日漸衰敗的現狀。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夷族學習外國文字,卻善于學習唐朝的文字。
我們本來就應該追求進步,更何況夷族的子弟要投身朝廷事務。
不學習的人反而成為夷族的嘲笑對象,
尸祿之人反而受到夷族子弟的忌恨。
唉嘆啊,華夏民族的文化風氣已經衰敗,早已是這樣了。
這首詩詞通過對夷族子弟的學習和事務投身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對于追求進步和舍棄尸祿之人的態度。作者認為,夷族子弟的努力學習和投身朝廷事務是值得贊揚的,他們對唐朝文化的追求并沒有辜負自身的文化傳統。與此同時,作者也對不學習和依附朝廷的尸祿人抱有不屑和痛惜之情。詩中呈現了夷臣和尸祿人之間的反差,強調了夷族子弟在社會上的地位和價值。最后,作者通過華風衰敗的描述暗示了當時華夏文化的衰敗和危機,進一步烘托了夷族子弟的學習和投身事務的重要性。整個詩意深沉,既表達了作者對夷族子弟的贊揚,又反映了時代的思想和文化狀況,具有一定的時代特色和社會批判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