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紫石硯寄魯望兼酬見贈 / 作者:皮日休 |
樣如金蹙小能輕,微潤將融紫玉英。
石墨一研為鳳尾,寒泉半勺是龍睛。
騷人白芷傷心暗,狎客紅筵奪眼明。
兩地有期皆好用,不須空把洗溪聲。
|
|
以紫石硯寄魯望兼酬見贈解釋: 《以紫石硯寄魯望兼酬見贈》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皮日休創作的。下面是對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紫色的石硯像金子一樣精致,小巧輕便,光滑的鑲嵌著一顆紫玉英。借助石墨磨制的筆尖,仿佛鳳尾般纖細。里面的冰泉清涼如鏡,仿佛蘊含著龍的智慧之眼。詩人形容了這個硯臺的特點,贊美了它的美麗和實用性。
在第四句中,詩人提到了“騷人白芷傷心暗,狎客紅筵奪眼明”。這里也許是在描述硯臺的使用場景。騷人是指文人,白芷是一種美麗的花草,暗指騷人的內心傷感;而狎客則是指紅筵之上的賓客,他們的目光也被這個硯臺所吸引。這里的描述可以讓讀者想象到在宴會上,文人和賓客們紛紛被硯臺的美麗所吸引,形成一個獨特的場景。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和收到這個硯臺的人都能充分地利用它,可以進行洗寫、振筆硯池,不用再去借助溪水的聲音洗滌。這表明了硯臺的實用價值。
這首詩通過對紫石硯臺的描寫,給讀者展示了它細膩的質地和美觀的外觀,同時也傳達了文人和賓客們對硯臺的青睞和對它實用價值的認可。這種崇尚實用的態度也反映出了當時文人的心態和審美觀。同時,這首詩也通過具體的描寫和細膩的情感,展示了唐代文人對美的追求和對物品的贊美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