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和魯望同游北禪院 / 作者:皮日休 |
戚歷杉陰入草堂,老僧相見似相忘。
吟多幾轉蓮花漏,坐久重焚柏子香。
魚慣齋時分凈食,鴿能閑處傍禪床。
云林滿眼空羈滯,欲對彌天卻自傷。
|
|
奉和魯望同游北禪院解釋: 奉和魯望同游北禪院
戚歷杉陰入草堂,老僧相見似相忘。
吟多幾轉蓮花漏,坐久重焚柏子香。
魚慣齋時分凈食,鴿能閑處傍禪床。
云林滿眼空羈滯,欲對彌天卻自傷。
譯文:
我戚戚然穿行在杉樹蔭蔽的小堂,遇到的老和尚似乎互不相識。
我吟唱多時,蓮花形狀的水鐘不斷繞過,我久坐不動,再次燃燒起柏子香。
魚習慣在齋戒時分吃凈食物,鴿子在禪床旁空閑的位置。云林里寂寞地望著,覺得自己像是羈絆于空虛中,想要對著彌天大吼,卻只能自我傷害。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與魯望共同游覽北禪院的情景。整首詩抒發了作者的孤獨和無奈之情。
詩人感到空靈的北禪院環境中有一種深深的寂寞。老僧相見時似乎相互陌生,仿佛彼此已經相忘。他吟唱多時,蓮花的水鐘不斷漏過,時間的流逝似乎沒有停留。坐久了,柏子香再次燃燒,讓他陶醉其中。魚習慣在齋戒時分靜靜吃凈食物,鴿子也習慣在禪床旁邊閑逛。而自己卻感到被云林所困擾,感到孤寂而痛苦。
整首詩以寂靜和孤獨的描寫為主,表達了詩人在北禪院中所體驗到的一種無奈、苦悶和與世隔絕的情感。通過描述自己在這樣的環境里的一些細節,如水鐘的轉動、柏子香的燃燒以及魚和鴿子的行為,詩人傳達了一種無法言表的內心世界,讓讀者感受到他內心的痛苦和無奈。整首詩以簡潔而精確的語言,展現出作者對生活和世界的深思熟慮,并用自然景物來表達自己的心境,給人一種深邃的感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