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和魯望謝惠巨魚之半 / 作者:皮日休 |
釣公來信自松江,三尺春魚撥剌霜。
腹內舊鉤苔染澀,腮中新餌藻和香。
冷鱗中斷榆錢破,寒骨平分玉箸光。
何事貺君偏得所,只緣同是越航郎。
|
|
奉和魯望謝惠巨魚之半解釋: 《奉和魯望謝惠巨魚之半》是唐代皮日休創作的一首詩詞。該詩的內容是釣公來信自松江,捕到一條三尺長的春魚,魚腹內有一根舊釣鉤,上面染滿了苔蘚,魚腮中又有新餌,藻和香味在一起。詩中描繪了冷鱗中斷榆錢破的情景,也顯示了寒骨分成了玉箸光。最后,詩人感嘆貢給君主的禮物去到了應得的人,只因為他們都是越航的人。
中文譯文:
釣公來信自松江,
捕到一條三尺長的春魚。
魚腹內有一根舊釣鉤,
上面染滿了苔蘚,
魚腮中又有新餌,
藻和香味在一起。
冷鱗中斷榆錢破,
寒骨分成了玉箸光。
最后,
貢給君主的禮物去到了應得的人,
只因為他們都是越航的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詩人皮日休寫給謝惠巨魚的一封奉和信函為背景,描述了魚的形象和其中蘊含的意義。詩中通過對釣魚的細致描繪,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敏感和對細節的關注。詩人用寒冷的季節與溫暖的漁具來對比,形象地表現了物質與精神的和諧。
在描寫中,詩人用“舊鉤”和“新餌”暗示了時間的流轉和人世的變遷。詩人通過魚的形象表現了人世的起伏變化,從而表達了詩人對命運起伏的思考和對人生變故的體驗。
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于命運的理解和對人生的領悟。不論是貢品還是君主的尊寵,皆是因緣際遇而得來。詩人以自己與謝惠巨魚同為越航之人作為結尾,表達了對緣分的感悟和對偶然的肯定。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詞句,描繪了魚的形象和其中蘊含的意義,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和命運的思考和領悟。詩的意境唯美,展示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敏感洞察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