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謁金門 / 作者:吳潛 |
休怨老。
更替北邙荒草。
勘破人生都已了。
江湖歸興渺。
盤谷深深杳杳。
曲水彎彎繞繞。
啼鳥空山山更悄。
鐘昏鐘又曉。
|
|
謁金門解釋: 《謁金門·休怨老》是宋代吳潛所寫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精湛的語言描繪了歲月更迭、人生無常的主題,透過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生沉浮的深刻感悟。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休怨老。更替北邙荒草。
勘破人生都已了。江湖歸興渺。
盤谷深深杳杳。曲水彎彎繞繞。
啼鳥空山山更悄。鐘昏鐘又曉。
這首詩詞的詩意和賞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解讀:
1.時光流轉和歲月更迭:詩中的“更替北邙荒草”揭示了時間的不可逆轉和自然界的無情變化。北邙是指北方的山,荒草表示草木凋零。這種景象暗喻著人生的無常和歲月的流轉,強調了一切都在不斷地變化和消逝。
2.人生無常:作者通過“勘破人生都已了”表達了對人生真相的洞悉。人生的種種經歷和追求都已經明了,已經看破。這種看破并不是悲觀失望,而是對世事的超脫和洞悉,展現了一種豁達的心態。
3.自然景物的描繪:詩中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如“盤谷深深杳杳”、“曲水彎彎繞繞”、“啼鳥空山山更悄”等,營造了一種寧靜幽深的意境。這些描繪使讀者感受到大自然的恢弘和寧靜,與人生的沉浮形成對比,凸顯了人與自然的關系。
4.人生歸宿和渺茫的歸途:詩的最后兩句“鐘昏鐘又曉”,表達了日夜交替、時間不停流轉的意象。這種交替既是自然界的規律,也暗示了人生的起伏不定。詩人將江湖歸宿描繪為“渺”,表達了對未來的歸宿和歸途的不確定性和渺茫感。
《謁金門·休怨老》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人生的思考,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人生無常的深刻感悟。作者以簡潔而精練的語言,將自然景物與人生經歷相結合,使詩詞充滿了哲理和意境,引發讀者對生命意義和人生價值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