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用喜雨韻三首 / 作者:吳潛 |
殘暑如烝尚不禁,坐鄰三鼓斗杓沈。
雨調可是月離畢,時熟元來歲在心。
筋力不堪憑幾案,頭顱惟便卸冠簪。
呼童火燎焦冥種,投隙藏虛未易尋。
|
|
八用喜雨韻三首解釋: 《八用喜雨韻三首》是宋代吳潛創作的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殘暑如烝尚不禁,
坐鄰三鼓斗杓沈。
雨調可是月離畢,
時熟元來歲在心。
筋力不堪憑幾案,
頭顱惟便卸冠簪。
呼童火燎焦冥種,
投隙藏虛未易尋。
詩詞中以寫景抒懷為主題,通過描繪殘暑炎熱難耐的氣候,以及鄰居家的三更時分敲打杓子的聲音,展現了作者對即將來臨的喜雨的期待和盼望。雨水的調和正好象征著月亮的離去,它們在時間的流轉中交替出現,預示著季節的更迭。詩中暗示著喜雨的降臨對于農作物的生長十分重要,這正是作者內心深處所期望的。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作者自己的身體狀況,筋力不堪,頭腦昏沉,顯示出作者勞作之后的疲憊和辛勞。他卸下冠簪,放下了一身的拘束,詩中似乎也暗示了作者在此時盼望雨水的同時,也希望自己能夠得到一段休息的時間。
最后兩句描寫了作者招喚童子點燃火種,火光照亮了黑暗的角落,但卻無法找到隱藏在縫隙中的虛無。這里表達了作者對于某種事物的追求和探尋,但卻無法輕易找到答案,也許暗示了作者對于人生中的重要問題的思考和追尋。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于喜雨的渴望和期盼,以及對于自身疲勞的抱怨,同時也透露出對于人生的思考和追尋。在意境上,通過描述天氣、家庭和個人的狀態,將自然景物與人的情感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給人以深思和聯想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