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用前韻各賦三解 / 作者:吳潛 |
床頭酒熟氣烝噴,嘉飯何妨置瓦盆。
醉飽不知身世事,思量難報后皇恩。
垂髫牧子行牽父,戴白山翁坐擁孫。
卻笑東征西討客,龍堆萬里欲飛魂。
|
|
再用前韻各賦三解解釋: 詩詞:《再用前韻各賦三解》
床頭酒熟氣烝噴,
嘉飯何妨置瓦盆。
醉飽不知身世事,
思量難報后皇恩。
垂髫牧子行牽父,
戴白山翁坐擁孫。
卻笑東征西討客,
龍堆萬里欲飛魂。
【中文譯文】
床頭的酒已經熟透,散發出芳香,
美味的飯菜何妨放在瓦盆里。
醉飽之時,不知曉世事的紛擾,
思索著如何回報后來的皇恩。
年幼的兒子領著父親去放牧,
白發蒼蒼的老人坐著抱著孫子。
然而,他們嘲笑那些東征西討的客人,
他們的心靈仿佛想要飛向遙遠的龍堆。
【詩意解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生活中的幾個場景,同時蘊含著深刻的詩意。
詩人首先描繪了床頭的酒已經醇美熟透,散發出濃郁的香氣,而美味的飯菜則擺放在簡樸的瓦盆中,凸顯了樸素而恬靜的生活態度。這里,酒和飯象征著滿足和安寧,表達了對物質生活的知足和對日常生活的享受。
接下來,詩人表達了對世事的無知和對后來者的感激之情。醉飽之時,他不去思考世間的變幻和繁忙,而是心懷感恩,思索著如何回報后來者對自己的恩澤。這里,詩人通過自己的生活態度,表達了對后人的尊重和對傳統文化的傳承的重視。
詩的后半部分描繪了父子三代的生活場景。年幼的兒子領著父親去放牧,白發蒼蒼的老人則坐在一旁,抱著自己的孫子。這個場景展現了家庭的溫暖和親情的延續。父輩和子輩之間的互動,以及老人與孩子之間的深情相擁,呈現出家庭的和諧和幸福。
最后,詩人以一種嘲笑的口吻,諷刺那些頻繁出征的客人。他們東征西討,四處奔波,而詩人卻以一種超脫的姿態,暗示他們的內心追求應該超越物質的追逐,而是追尋靈魂的自由和升華。
【賞析】
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通過對生活中一系列場景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生活的態度和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在物質與精神之間,作者傾向于內心的滿足和靈魂的追求,強調家庭的溫暖和親情的延續。與此同時,通過對東征西討客人的嘲笑,作者向讀者傳遞了一種超脫塵世的心態,呼喚人們追求內心的自由和升華。
整體而言,這首詩通過簡練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樸素而恬靜的生活場景,表達了對物質生活的知足和對日常生活的享受。同時,通過家庭的溫暖和親情的延續,強調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紐帶。最后,通過對東征西討客人的嘲笑,呼喚人們超越物質追求,追尋內心的自由和升華。這首詩詞在細膩的描繪中蘊含著深刻的詩意,喚起讀者對生活的思考和對內心追求的關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