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劭農翠山賦唐律二首 / 作者:吳潛 |
老守憂民若己傷,三回奉詔勸耕桑。
周家綿遠農開國,漢室興隆谷腐倉。
麥緣少地鋤山種,水怕多流累石防。
田里熙熙知樂土,更祈四表共平康。
|
|
劭農翠山賦唐律二首解釋: 《劭農翠山賦唐律二首》是宋代吳潛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農民的關懷和勸導,強調了農耕的重要性和農民的辛勤勞作,同時展示了鄉村的和諧景象和人們對豐收的期望。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老守憂民若己傷,
三回奉詔勸耕桑。
周家綿遠農開國,
漢室興隆谷腐倉。
麥緣少地鋤山種,
水怕多流累石防。
田里熙熙知樂土,
更祈四表共平康。
詩詞的詩意是表達作者對農民的關切之情。作者自己就像老年人一樣,憂心忡忡地為民眾的苦難感到痛心。他三次受到詔令,親自勸導人們從事農耕和養蠶的工作,希望能夠使農民們意識到農耕的重要性。
詩詞通過提到周朝和漢朝的歷史,強調了農耕對國家的重要性。周朝的綿遠農業開創了國家的基業,而漢朝的興盛則要歸功于豐收的糧倉。這些歷史故事成為了勸誡農民繼續努力的例證。
詩詞還描述了農民辛勤勞作的情景。他們在山地上栽種麥子,僅有少許土地可以耕種,但他們仍然努力耕種。他們還需防范水流沖刷和石頭堆積帶來的困擾。盡管面臨諸多困難,田間的景象依然繁忙和諧,人們對于土地的樂土有著深切的認識。
最后,詩詞呼吁四方表率共同祈求國家的平康。這是一種對和平與繁榮的期望,同時也是對農民的鼓勵和支持,希望他們的努力能夠為國家帶來繁榮和穩定。
這首詩詞以優美的語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現了作者對農民的關心和農耕的重要性的思考。通過歷史的例證和對農民辛勤勞作的描繪,詩詞呈現了一幅鄉村和諧、人民勤勞的美好景象,同時傳遞出對國家繁榮和穩定的期望和祝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