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用前韻二首 / 作者:吳潛 |
行雨龍公屢易方,魃妖誰敢扇余殃。
田疇接得三年熟,枕簟供來幾夜涼。
更喜征夫無減灶,定應行旅不赍糧。
寄聲鄞土黃承事,有粟何須更窖藏。
|
|
再用前韻二首解釋: 《再用前韻二首》是宋代吳潛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表達了吳潛對社會現象和人生命運的思考,同時也體現了他對社會改革和農民生活的關切。
詩詞的中文譯文:
行雨龍公屢易方,魃妖誰敢扇余殃。
田疇接得三年熟,枕簟供來幾夜涼。
更喜征夫無減灶,定應行旅不赍糧。
寄聲鄞土黃承事,有粟何須更窖藏。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現象和社會現實為背景,通過表達對社會不公和農民貧困的關切,呼吁改革和保護農民利益。
首先,詩中提到了"行雨龍公屢易方"的句子,表達了統治者頻繁更換政策的情況。"行雨龍公"指的是負責管理雨水和災害的官員,但由于政策的頻繁變動,無法有效地預防災害,給人們帶來了不幸。
接著,詩中提到了"魃妖誰敢扇余殃"的句子,表達了人們對于災禍的恐懼。"魃"和"妖"都是指邪惡的災害之神,而"扇余殃"則是指引發災禍。這里作者暗示,社會的不公和政策的不穩定會給人們帶來災禍和不幸。
然后,詩中描述了農民的生活情景,"田疇接得三年熟,枕簟供來幾夜涼"。這句表達了農民通過辛勤勞作,使得田地連年豐收,但他們的努力卻不能換來安穩的生活,暗示了社會貧富差距的存在。
接下來,詩中提到了"征夫無減灶,定應行旅不赍糧"。這句表達了農民子弟為了生活而外出打工,但他們的勞動所得卻不能減輕家庭負擔。同時,詩人主張不應該把行旅者作為負擔,而應該為他們提供幫助和支持。
最后,詩中提到了"寄聲鄞土黃承事,有粟何須更窖藏"的句子。這句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以及對政府官員的期望。"寄聲鄞土"表示作者將心聲寄托在家鄉,希望家鄉的事務能夠得到關注和改善。"黃承事"則指的是政府官員,詩人希望他們能夠關心農民的處境,不要把糧食囤積而應該分發給需要的人。
總的來說,吳潛的《再用前韻二首》通過以自然現象為比喻,抒發了對社會不公和農民貧困的憂慮和呼吁。他希望改革能夠解決社會問題,讓農民得到更好的生活條件,同時也表達了對家鄉和農民的深情厚意。這首詩具有社會關懷和人文關懷的特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隱喻手法,傳達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和期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