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漏子 / 作者:吳潛 |
柳初眠,花正好。
又被雨催風惱。
紅滿地,綠垂堤。
杜鵑和恨啼。
對殘春,消永晝。
乍暖乍寒時候。
人獨自,倚危樓。
夕陽多少愁。
|
|
更漏子解釋: 《更漏子》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吳潛。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柳樹初次入眠,花正盛開。
又被雨水催促,風吹得心煩惱。
紅花鋪滿大地,綠柳垂于河堤。
杜鵑鳥唱著悲憤之聲,對著殘春,時間變得漫長。
剛剛暖和,又突然寒冷的時候。
一個人獨自站在危樓上,夕陽中充滿多少愁。
詩意:
《更漏子》描繪了一個春天的景象,描述了春天的變幻和人情的冷暖。詩中通過描繪柳樹初次入眠、花正盛開等景象,表現了春天初到時的美好和喜悅。然而,雨水和風卻打破了這種寧靜,給人帶來了煩惱和不安。紅花鋪滿大地,綠柳垂于河堤,給人以春天的美好感受。然而,杜鵑鳥的悲憤之聲和殘春的存在,讓時間變得漫長,給人帶來了痛苦和憂傷。詩人站在危樓上,眺望夕陽,感受到了夕陽中的愁思和憂傷。
賞析:
《更漏子》以簡潔凝練的語言描繪了春天的景象,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和對人情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感受和情緒。詩中對柳樹、花朵、雨水、風等自然元素的運用,使得詩歌充滿了生動感和真實感。同時,詩人通過抒發對杜鵑鳥和殘春的感受,表達了對時光流逝、歲月無情的思考和憂傷。詩末的夕陽和愁思,更增添了詩歌的情感色彩。
整首詩詞以春天為背景,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展示了春天的美好和變幻,同時也表達了人情的冷暖和生命的脆弱。詩人以獨特的視角和細膩的筆觸,將自然景物與人情相結合,使得詩詞具有深遠的意境和思考。《更漏子》展示了詩人對生命與時間的感悟,引發讀者對人生的思考和對時光流轉的感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