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念奴嬌(戲和仲殊已未四月二十七日) / 作者:吳潛 |
午飆褪暑,向綠陰深處,引杯孤酌。
啼鳥一聲庭院悄,日影偷移朱箔。
杏落金丸,荷抽碧_,景物挨排卻。
虛檐長嘯,世緣菌蕈_籜。
休問雪藕絲蒲,佩蘭鈿艾,舊夢都高閣。
惟有流鶯當此際,舌弄笙簧如約。
短棹雙溪,么鋤三徑,歸計猶難托。
料應猿鶴,近來多怨離索。
|
|
念奴嬌(戲和仲殊已未四月二十七日)解釋: 《念奴嬌(戲和仲殊已未四月二十七日)》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吳潛。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午風褪去酷暑,我向綠蔭深處,舉起酒杯獨自飲。院子里只有一聲啼鳥,日影偷偷地移動紅色帷幕。杏花像金丸子般飄落,荷葉像碧綠的_一樣,景物一一挨著排列。虛檐下傳來長長的嘯聲,世間的糾葛就像菌蕈一樣盤旋。別問那雪藕絲蒲,佩蘭鈿艾,舊時的夢已經高高地藏在閣樓里。唯有流鶯在這時刻,舌尖弄弄笙簧,如約地歌唱。短短的小船在雙溪中劃過,茅屋旁的小徑上,歸家的計劃依然難以實現。我猜想猿猴和鶴鳥,近來多怨離別的孤寂。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表達內心情感,展示了作者的孤獨和離別之情。詩中的自然景物描繪細膩而富有生動感,如午風褪暑、杏花飄落、荷葉抽碧等,創造了一幅清新而寧靜的畫面。同時,通過描述院子里寂靜的庭院、啼鳥的聲音和日影的變化,強調了作者的孤獨感和內心的靜謐。
詩中還通過一些意象的運用表達了作者對離別和時光流轉的思考。作者提到了雪藕絲蒲、佩蘭鈿艾等象征往昔時光的事物,暗示了過去美好的回憶已經遠離自己,只能存在于記憶之中。而流鶯的歌唱和短棹雙溪的描繪,則可以理解為對美好回憶的懷念和對歸途的期待。最后,作者提到猿猴和鶴鳥怨離別的孤寂,或許也折射出作者內心的離愁別緒。
賞析:
《念奴嬌(戲和仲殊已未四月二十七日)》以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展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詩中呈現出一種寧靜而優美的意境,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希望通過這樣的畫面來減輕內心的孤獨感和離別之苦。同時,通過對往昔時光的回憶和對未來歸途的期待,詩中呈現出一種緬懷和思索的情感,讀者在閱讀時也可以對自己的人生經歷和生命的流轉產生共鳴。
整首詩詞運用意象豐富,描繪細膩,語言優美,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間。通過對自然景物和情感的交織描寫,詩人表達了對離別和時光流轉的思考,以及對美好回憶和未來的期待。這首詩詞在情感上給人以深沉和凄美之感,同時也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景物的細膩觀察和表達能力。通過賞析這首詩詞,我們可以感受到宋代文人對離別和時光的思考,以及他們對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