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 / 作者:張祜 |
一夜列三清,聞歌曲阜城。
雪飛紅燼影,珠貫碧云聲。
皓齒嬌微發,青蛾怨自生。
不知新弟子,誰解囀喉輕。
|
|
歌解釋: 詩詞:《歌》
朝代:唐代
作者:張祜
一夜列三清,
聞歌曲阜城。
雪飛紅燼影,
珠貫碧云聲。
皓齒嬌微發,
青蛾怨自生。
不知新弟子,
誰解囀喉輕。
中文譯文:
一夜之間,我在三清山列隊,
聽到了阜城的歌聲。
雪花紛飛,燭光映紅影子,
美玉串聯,如碧云之聲。
美麗的笑容從白玉般的牙齒間微微綻放,
青蛾兒卻為此感到悲憤。
不知道那位新來的弟子,
誰能理解她那輕柔的歌喉。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在一夜之間所經歷的一系列景象和感受。首先,詩人提到自己一夜之間列隊參拜了三清山,表達了對神靈的虔誠和崇敬之情。接著,他聽到了阜城傳來的歌聲,歌聲如珠如玉,飄逸而悅耳,使他陶醉其中。詩中的"雪飛紅燼影,珠貫碧云聲",通過對比雪花和燭光的形象,以及美玉串聯的比喻,展示了歌聲的美妙和動人之處。
然而,在美景和動人的歌聲背后,詩人描繪了一個青蛾的形象,她嬌弱而美麗,但卻因為某種原因而感到怨憤。"皓齒嬌微發"一句揭示了她的美貌,但與此同時,她內心的怨恨卻自發產生。這種對比增添了詩詞的情感色彩和層次。
最后兩句"不知新弟子,誰解囀喉輕"表達了詩人對這位新來的弟子的好奇和希望。詩人期待能有人能夠理解并欣賞這位青蛾般嬌嫩的聲音,賞識她歌喉的輕柔之美。這些詩句仿佛是在尋求共鳴,表達了作者對于真正懂得欣賞和理解美的人的期待。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以優美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在一夜之間所經歷的景象和感受,展示了美的存在與美的渴望。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的描寫,詩人表達了對美的追求和理解的渴望,同時也反映了人們對于欣賞美的能力和智慧的珍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