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笙 / 作者:張祜 |
董雙成一妙,歷歷韻風篁。
清露鶴聲遠,碧云仙吹長。
氣侵銀項濕,膏胤漆瓢香。
曲罷不知處,巫山空夕陽。
|
|
笙解釋: 《笙》是唐代詩人張祜創作的一首詩。詩中描繪了笙的美妙聲音以及與自然景色的融合,表達了詩人對美的追尋和對自然之聲的贊美。
中文譯文:
董雙成一妙,
歷歷韻風篁。
清露鶴聲遠,
碧云仙吹長。
氣侵銀項濕,
膏胤漆瓢香。
曲罷不知處,
巫山空夕陽。
詩意:
詩人以笙為題材,通過描繪笙的音韻悠長、清亮悅耳的聲音,表達了對美的追求和對藝術創作的憧憬。詩中還融入了自然景色,如清晨的露水、遠處傳來的鶴鳴,以及夕陽映照下的巫山。這些景象與笙的聲音相互融合,營造出一種優美、神秘的意境。
賞析:
詩中的笙被描繪為一種具有獨特音色的樂器,其聲音在風中飄蕩,如同黃竹叢中吹奏的笙聲一般。清晨的露水和遠處傳來的鶴鳴與笙聲相呼應,增添了一種幽靜、清新的氛圍。而巫山夕陽的映照,則與笙的聲音相得益彰,營造出一種宏偉、神秘的畫面。
整首詩借由對笙聲和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美的渴望和對藝術的推崇。通過將音樂和自然相結合,詩人讓讀者感受到了一種神秘、超然的意境,使詩歌充滿了藝術的魅力和詩意的韻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