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笙 / 作者:張祜 |
董雙成一妙,歷歷韻風篁。
清露鶴聲遠,碧云仙吹長。
氣侵銀項濕,膏胤漆瓢香。
曲罷不知處,巫山空夕陽。
|
|
笙解釋: 詩詞:《笙》
朝代:唐代
作者:張祜
董雙成一妙,
歷歷韻風篁。
清露鶴聲遠,
碧云仙吹長。
氣侵銀項濕,
膏胤漆瓢香。
曲罷不知處,
巫山空夕陽。
中文譯文:
董雙成一種妙音,
清晰地響徹在風中的竹林。
清晨的露水和鶴鳴聲遙遠,
碧云中仙人的笙簫吹奏長久。
音樂的氣息滲入銀制樂器濕潤,
調音膏和漆制的樂器散發著香氣。
音樂曲罷后,不知道它的去向,
巫山上只剩下空蕩蕩的夕陽。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音樂景象,以笙簫為主題。詩人描述了笙簫的美妙音色和樂曲中的動人情調。清晨的露水和鶴鳴聲使得這美妙的音樂遙遠傳達,仿佛來自碧云之中的仙人吹奏的笙簫長久不絕。詩中還表達了對樂器的贊美,樂器濕潤的銀制部分和香氣四溢的調音膏和漆制樂器,展示了樂器的精致和高雅。最后兩句表達了音樂的魅力超越時間和空間,樂曲終止后,音樂的余韻消散,巫山上只剩下空蕩蕩的夕陽。
賞析:
這首詩以音樂為主題,通過對笙簫音色和樂曲的描繪,表達了音樂的美妙和神奇。詩人運用生動的詞語和意象,將音樂與自然景色相結合,營造出一種唯美而富有想象力的氛圍。同時,詩中的樂器描寫和對音樂的贊美,展示了中國古代音樂文化的獨特之處,以及對音樂藝術的崇敬之情。最后兩句則給人以思考,音樂的魅力超越了時空的限制,它的韻律和美妙在人們心中久久留存。整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抒發了詩人對音樂的深深喜愛和對美的追求,讓讀者感受到音樂的魔力和詩人的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