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三衢孫員外 / 作者:羅隱 |
小敷文伯見何時,南望三衢渴復饑。
天子未能崇典誥,諸生徒欲戀旌旗。
風高綠野苗千頃,露冷平樓酒滿卮。
盡是數旬陪奉處,使君爭肯不相思。
|
|
寄三衢孫員外解釋: 《寄三衢孫員外》是唐代詩人羅隱所寫的一首詩詞。該詩詞表達了諸生對官場生活的不滿和對友人的思念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小敷文伯見何時,
南望三衢渴復饑。
天子未能崇典誥,
諸生徒欲戀旌旗。
風高綠野苗千頃,
露冷平樓酒滿卮。
盡是數旬陪奉處,
使君爭肯不相思。
詩中描述了諸生的境遇。他們孜孜不倦地學習,渴望得到官方的崇拜和認可。然而,時至如今,天子卻沒有能夠給予他們豐厚的回報和獎賞。他們渴望得到一份官職,得到一份安穩的職位,但是卻一直得不到理想的結果。
詩詞以“小敷文伯”為起句,可以推測“小敷文伯”是該詩詞的收信人,也是作者的友人。他們相約見面,感嘆自己的困境,又懷念過去的友情和自由。
詩中以“南望三衢”來形容諸生們對官位的渴望,渴望能夠得到一份名利。三衢是指校場,象征著官職和權力。諸生們渴望能夠登上官場,得到官職,但是這樣的機會卻越來越少。
接著詩中以“天子未能崇典誥”來表示天子并沒有給予他們應得的尊榮和輔導,諸生們的才華和努力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然而,盡管如此,他們仍然懷有熱情和追求,希望能夠留在官場,延續他們的努力和榮耀。
詩中提到“風高綠野苗千頃”,形容著自然的美好景色,表達了諸生們對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他們渴望遠離塵囂,回歸自然,追求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最后兩句“盡是數旬陪奉處,使君爭肯不相思”表達出諸生們對官場生活的不滿和對友情的思念。他們在官職上浪費了許多時間和精力,卻得不到應有的回報。使君們卻不關心他們的辛勞和付出,使君并不想念他們。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諸生們的辛酸和不易,表達了作者對時代的不滿和希望。詩詞中融入了對友情和自由的思考,具有深刻的詩意和情感韻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