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道一師蘭若宿 / 作者:王維 |
一公棲太白,高頂出風煙。
梵流諸壑遍,花雨一峰偏。
跡為無心隱,名因立教傳。
鳥來遠語法,客去更安禪。
晝涉松路盡,暮投蘭若邊。
洞房隱深竹,清夜聞遙泉。
向是云霞里,今成枕席前。
豈唯暫留宿,服事將窮年。
|
|
投道一師蘭若宿解釋:
中文譯文:投道一位老師蘭若宿,太白山上的公子,在高頂上吹著風,升起青煙。梵音從山間流淌,花朵雨只落在一座峰上。他的足跡是無心留下的,名聲是因為他創(chuàng)立教誨傳揚開來。鳥兒遠道而來交流佛法,客人離去更安于修行。白晝踏過松樹的小路,黃昏投身蘭若寺的邊緣。洞房隱藏在茂密的竹林中,清夜中可以聽到遠處的泉水聲。從前曾在云霞之中,如今成了枕頭前的床鋪。并不只是暫時留宿,而是用盡一生去服侍佛教。
詩意: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于佛教信仰的推崇和對僧侶生活的向往。作者用唐代時期佛教常用的高山寺廟“蘭若寺”作為詩歌背景,描繪了一個公子在山上修行的情景。他以平實的語言,描繪了這位公子隱居修道的生活狀態(tài),展現(xiàn)了超凡脫俗和內(nèi)心寧靜的境界。
賞析:王維以一種平和的筆調(diào)表達了自己對佛教修行生活的向往,贊美了佛教所傳揚的智慧和平靜。通過描繪山上的景色、花雨等自然元素,與公子在其中的修行生活相結合,使整首詩浸透著寧靜和超凡的氛圍。這首詩的寫法平實而細膩,給讀者留下了一種沉靜和冥想的感覺,表達了作者對佛教修行的向往與推崇。同時,通過描述客人離去后更安于修行的情景,也體現(xiàn)出作者對世俗紛擾的厭倦,渴望追求心靈的平靜和解脫。整首詩透露著淡泊名利、追求心靈自由的情愫,表現(xiàn)出唐代文人崇尚的士人意態(tà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