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乞食僧 / 作者:貫休 |
擎缽貌清羸,天寒出寺遲。
朱門當(dāng)大路,風(fēng)雪立多時。
似月心常凈,如麻事不知。
行人莫輕誚,古佛盡如斯。
|
|
乞食僧解釋: 擎缽貌清羸,
天寒出寺遲。
朱門當(dāng)大路,
風(fēng)雪立多時。
似月心常凈,
如麻事不知。
行人莫輕誚,
古佛盡如斯。
中文譯文:
手舉缽,面貌清瘦,
天寒的時候離開寺廟晚。
紅門正對大路上,
風(fēng)雪不斷地刮過很久。
心靈就像明亮的月亮,
紛紛擾擾的事情全不知。
旅人們不要嘲笑,
古代的佛陀也都如此。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一個乞食僧人,形容其清瘦之貌。詩人用"擎缽貌清羸"這句來展示了這位僧人手持著缽,面容瘦弱的形象。接著詩人描述了這位僧人在寺廟里等待天寒的時候才離開,這顯示了僧人的守諾和毅力。"朱門當(dāng)大路,風(fēng)雪立多時"這兩句描繪了紅門對面是繁忙的大路,而在風(fēng)雪天里,寒冷持續(xù)了很長時間,暗示了這位乞食僧人的生活艱辛。接下來的兩句:"似月心常凈,如麻事不知"表達了僧人心靈純潔,即使面對種種煩惱和繁忙,內(nèi)心依然保持清凈,不被世俗的煩惱所擾亂。最后兩句"行人莫輕誚,古佛盡如斯"是詩人對行人們的勸告,不要輕視,因為這位乞食僧人得到了佛陀的啟示,它代表了佛教的精神境界,即使在世俗繁忙和艱辛之中,心靈仍然可以保持純凈和靜謐。
整首詩表達了一個寧靜清凈的僧人形象,以及佛教中要追求內(nèi)心平靜與清凈的精神境界。此外,詩中對人們的勸告也提醒著人們不要嘲笑和看輕那些并不富有,但依然擁有純凈心靈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