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酬張相公見寄 / 作者:貫休 |
周郎懷抱好知音,常愛山僧物外心。
閉戶不知芳草歇,無能唯擬住山深。
感通未合三生石,騷雅歡擎九轉金。
但似前朝蕭與蔣,老僧風雪亦相尋。
|
|
酬張相公見寄解釋: 《酬張相公見寄》
周郎懷抱好知音,
常愛山僧物外心。
閉戶不知芳草歇,
無能唯擬住山深。
感通未合三生石,
騷雅歡擎九轉金。
但似前朝蕭與蔣,
老僧風雪亦相尋。
中文譯文:
回復張相公的來信
周郎懷抱著一個好的知音,
常常喜歡山中的僧人,他們有一顆超脫塵世的心。
閉門不知外面芳草已凋謝,
無能為力,只能虛構住在深山中。
感應的石頭還沒有完全個我相通,
古典詩文之美如戴上九圈的黃金般高雅。
但他們好像前朝的蕭與蔣那樣風采,
老僧也希望在風雪中尋找到真正的知音。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文人貫休給張相公的回信。詩人表達了自己懷抱著一個好的知音,喜歡山中的僧人,他們擁有超然的心態,遠離塵世的紛擾。詩人稱自己閉門不知外面的世事已經發生了變化,感到無能為力,只能以虛構山居的方式逃避現實。
在詩中,詩人表示自己的感應的石頭還沒有完全個自己相通,他和前朝的蕭與蔣相似,指的是他們共同追求古典詩文之美,欣賞這種高雅的藝術。最后一句表達了詩人希望能夠在風雪中尋找到真正的知音。
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對于知音的向往與尋找,同時也抒發了對于古典詩文之美的贊美。這首詩字寫出了詩人內心寂寞而復雜的情感,同時也展示了對于美的追求和對于知音的珍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