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酬韋相公見寄 / 作者:貫休 |
鹽梅金鼎美調和,詩寄空林問訊多。
秦客弈棋拋已久,楞嚴禪髓更無過。
萬般如幻希先覺,一丈臨山且奈何。
空諷平津好珠玉,不知更得及門么。
|
|
酬韋相公見寄解釋: 酬韋相公見寄
鹽梅金鼎美調和,
詩寄空林問訊多。
秦客弈棋拋已久,
楞嚴禪髓更無過。
萬般如幻希先覺,
一丈臨山且奈何。
空諷平津好珠玉,
不知更得及門么。
中文譯文:
酬答韋相公的來信
鹽和梅味在金鼎中美妙調和,
我的詩向寂靜的森林問好多次。
寂寞客人扔下了棋局許久,
悟到楞嚴禪宗的真諦更加無悔。
萬般世界皆如幻影,真理需有人先覺悟,
我面對著高山只能無奈嘆息。
雖然空言能夸平津的珠玉,
不知道是否還有機會進入那門徑。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貫休寫給韋相公的回信,表達了他對相公來信的回應和一些自己的思考。
貫休以鹽梅金鼎美調和形容自己的詩,表示他的詩文之美就像鹽梅金鼎調和一般,使人賞心悅目。他以“寄”意指揮韋相公的來信,表示自己的詩向寂靜的森林中詢問多次。這里的“寂靜的森林”可以理解為自己內心的寂靜和思考,倍感虛無。
接著他提到“秦客弈棋拋已久”,意指自己已經扔掉了和棋局有關的東西,將心思放在了更重要的事情上。他悟到了楞嚴禪宗的真諦,感覺這是一種超越棋局的更高層次的體驗和領悟,是沒有什么可以超越的。
接下來的兩句“萬般如幻希先覺,一丈臨山且奈何。”表達了詩人對世界的看法和自己的處境的思考。他認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如同幻影一般,而真理只有先覺知悟的人才能領悟。他面對高山只能無奈嘆息,表示自己面對困境時的無奈和無奈。
最后兩句“空諷平津好珠玉,不知更得及門么。”表達了詩人對名利的看法。他認為名利雖然能夸耀平津的珠玉,但他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有機會進入那門徑,是否會有機會享受這些名利。
整首詩既表達了貫休對相公來信的回應,也表達了他對世界和自己處境的思考。在幻象和無奈中,他對真理的追求仍然是他信仰和追求的最高目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