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新羅人及第歸 / 作者:貫休 |
捧桂香和紫禁煙,遠鄉程徹巨鰲邊。
莫言掛席飛連夜,見說無風即數年。
衣上日光真是火,島旁魚骨大于船。
到鄉必遇來王使,與作唐書寄一篇。
|
|
送新羅人及第歸解釋: 《送新羅人及第歸》是唐代貫休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捧著桂香和紫禁煙,
離開了遠方的家鄉邊。
別人說,才剛掛席飛來,
可我覺得已經過了好幾年。
我的衣上被日光曬得像火焰,
島邊的魚骨比船還大。
回到故鄉時必定遇見來王使,
我將給他寫一篇唐書。
詩意和賞析:
《送新羅人及第歸》是一首送別詩,貫休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表達了在外漂泊的人對家鄉的思念和對將要遠行者的祝福。
詩的開頭,捧著桂香和紫禁煙,離開家鄉。"桂香"象征著吉祥和美好,"紫禁煙"則代表著權貴和尊貴。這兩種象征物意味著新羅人的榮譽和離開家鄉的壯行。接著,詩人提到了離開家鄉的旅途,遠離家鄉的巨鰲邊。這里的"巨鰲邊"是指遠離家鄉的邊境,突出了離家之行的艱辛和危險。
下半節描述了詩人的心情和旅途的壓力。別人說,剛剛掛席飛來,可是詩人覺得已經過了好幾年。這里暗示著離鄉已久,行程漫長。接下來的兩句詩則暗示了旅途中的艱難和不易。詩人的衣服在日光下,變得像火焰一樣閃爍,突出了行程中的艱辛和辛苦。而島邊的魚骨大于船,則顯露了出行的危險性和不可預測性。
詩的最后兩句則描述了詩人回到家鄉后的遭遇。他將與來王使見面,并送給他一篇唐書。這里的"王使"指的是朝廷的使者,表明了詩人歸鄉后必定會有重要的會面和事務等待著他。
整首詩以描繪離別和眷戀為主題,以簡潔的語言和意境深遠的描寫,展現了唐代士人離鄉背井的艱辛,同時也表達了對家鄉的無盡思念和祝福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