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鄭道士二首 / 作者:貫休 |
常憶蘇耽好羽儀,信安山觀住多時。
不知玉質雙棲處,兩個仙人是阿誰。
誰帶金輪髻里珠,何妨相逐去清都。
舊山大有閑田地,五色香茆有子無。
|
|
寄鄭道士二首解釋: 《寄鄭道士二首》是唐代貫休的一首詩,詩人以寄信的方式追憶與鄭道士的交往。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常常懷念蘇耽的出眾才華,相信你現(xiàn)居安山觀已經很久。
不知道那個玉質飾容的仙人是誰,
他倆相伴金輪珠飾,何妨一起前往皇宮。
舊山的田地遼闊空閑,五色香茆豐盈卻無子嗣。
詩意:
此詩是貫休寄給鄭道士的兩首詩中的第二首。詩人在信中表達了對蘇耽的懷念,并詢問道士現(xiàn)居的地方和與誰相伴。雖然無法確定那個玉質飾容的仙人的身份,但詩人仍然鼓勵道士一同前往清都(指長安,當時的唐朝都城)。詩人還提到自己所在的舊山富有田地,但卻沒有后代繼承。
賞析:
這首詩通過信函的形式表達了詩人對蘇耽的懷念,并展現(xiàn)了他與鄭道士之間的友誼。詩中的蘇耽是一個有才華的人,而鄭道士則是關鍵人物。詩人對那個玉質仙人的身份感到好奇,將他們的相伴比作金輪珠飾,表示他們是比較奇特的人。詩人鼓勵鄭道士一同前往長安,這可能表明他希望與道士再次相聚。最后,詩人提到自己的舊山富有田地,但沒有后代繼承,或許暗示了他的無奈和遺憾。
整體而言,這首詩以婉轉的語言表達了對好友和舊友的思念和關切。詩人通過描繪自己的生活狀況和對未來的期許,傳達出一種獨特的情感。這首詩也體現(xiàn)了貫休獨特的文學風格,以及對友誼和轉變的深刻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