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哭丘長史 / 作者:張籍 |
曾是先皇殿上臣,丹砂久服不成真。
常騎馬在嘶空櫪,自作書留別故人。
詩句遍傳天下口,朝衣偏送地中身。
最悲昨日同游處,看卻春風樹樹新。
|
|
哭丘長史解釋: 哭丘長史
曾是先皇殿上臣,
丹砂久服不成真。
常騎馬在嘶空櫪,
自作書留別故人。
詩句遍傳天下口,
朝衣偏送地中身。
最悲昨日同游處,
看卻春風樹樹新。
中文譯文:
曾經是先皇殿上的臣子,
服用丹砂卻無法長生。
常常騎馬在空空的馬槽上嘶鳴,
親自寫下書信給離別的故人。
詩句被廣泛傳頌于天下,
朝廷的服裝卻只能寄托在地下尸身。
最令人悲傷的是昨天一起游玩的地方,
看到的卻是春風吹拂下一片新的樹葉。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張籍寫的,表達了對逝去的時光和故人的思念之情。詩人曾是皇帝朝廷的高官,但即使服用了丹砂也無法長生不老。他常騎馬在空空的馬槽上嘶鳴,寂寞的場景反映了他的心境孤單。
詩人自己動手寫下書信,留給故人作別。這些詩句被廣泛傳頌于天下,但朝廷的榮華富貴只能寄托在地下的尸體上。這里體現了一個辭官歸田的官員,他淡泊名利,感嘆權勢的虛幻和生命無常。
最后兩句描繪了作者在同游的地方感嘆時光的流失,新的葉子又一片片長出來,春風吹來,宛如新生的希望。這表達了對世事變遷的感慨,也暗示了人生的循環與再生。
整體來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權勢富貴的反思和對逝去時光的思念,同時也傳達了對生命的無常和希望的思考。詩中簡練而深刻的讀后讓人產生共鳴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