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詠史(九年十一月作) / 作者:白居易 |
秦磨利刀斬李斯,齊燒沸鼎烹酈其。
可憐黃綺入商洛,閑臥白云歌紫芝。
彼為菹醢機上盡,此為鸞皇天外飛。
去者逍遙來者死,乃知禍福非天為。
|
|
詠史(九年十一月作)解釋:
詠史(九年十一月作):
秦磨利刀斬李斯,齊燒沸鼎烹酈其。
可憐黃綺入商洛,閑臥白云歌紫芝。
彼為菹醢機上盡,此為鸞皇天外飛。
去者逍遙來者死,乃知禍福非天為。
中文譯文:
秦國磨利刀斬李斯,齊國燒沸鼎烹酈其。
可憐黃綺入商洛,閑臥在白云間歌唱紫芝。
李斯作為秦國的政治家,在秦國被殺。酈其作為齊國的大夫,在齊國被烹殺。漢高祖劉邦為李斯辟為酈其,用來形容兩個人遭遇的不幸。
彼指李斯,被用來剁肉和加工調味料。此指酈其,被用來燉食天上的鸞皇。用來比喻兩者的遭遇差距懸殊。
去者指李斯,逍遙自在、時來運轉;來者指酈其,不幸喪生。從這里反思,禍福不全由天命安排。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七律,描繪了秦國政治家李斯和齊國大夫酈其的不同遭遇,通過對比,表達了對命運和禍福的思考。
首先,詩人用磨利刀斬李斯,燒沸鼎烹酈其的方式形象地描繪李斯和酈其的悲慘遭遇,彰顯了兩者的差距。
其次,詩人將李斯的命運比喻為菹醢機上盡,而將酈其的命運比喻為鸞皇天外飛,從而進一步表達了兩者的不同命運。菹醢機是用來剁肉和加工調味料的,而鸞皇則是傳說中的神鳥,用來象征高貴和尊貴。
最后,詩人通過“去者逍遙來者死,乃知禍福非天為”的總結,表達了對禍福和命運的思考。詩人認為禍福不完全由天命決定,世間的事情是有原因和因果關系的,人們的命運往往是由自身努力和選擇決定的。
整首詩通過描繪李斯和酈其的遭遇,以及對禍福和命運的思考,展示了詩人對命運和人生意義的深刻思索。詩中運用了對比和比喻等修辭手法,使詩歌生動有力,引人深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