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文集柜 / 作者:白居易 |
破柏作書柜,柜牢柏復堅。
收貯誰家集,題云白樂天。
我生業文字,自幼及老年。
前后七十卷,小大三千篇。
誠知終散失,未忍遽棄捐。
自開自鎖閉,置在書帷前。
身是鄧伯道,世無王仲宣。
只應分付女,留與外孫傳。
|
|
題文集柜解釋:
詩詞:“題文集柜”
破柏作書柜,柜牢柏復堅。
收貯誰家集,題云白樂天。
我生業文字,自幼及老年。
前后七十卷,小大三千篇。
誠知終散失,未忍遽棄捐。
自開自鎖閉,置在書帷前。
身是鄧伯道,世無王仲宣。
只應分付女,留與外孫傳。
中文譯文:
用破損的柏木做成書柜,柜子牢固柏木變得堅硬。
收藏了諸多人家的文集,題字是白樂天。
我一生都從事文字工作,從小到老年。
前后有七十卷,大小約三千篇。
我知道它們終將散失,但還不忍心急忙拋棄。
自己打開自己鎖閉,放在書幔前。
我是鄧伯道,世間沒有王仲宣。
只能分付給女兒,留給后代傳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寫的,他以自己的書柜為話題,表達了自己對文字和文學的熱愛以及對傳承文化的責任感。
詩的開頭描述了書柜是用破損的柏木制成的,但柜子卻牢固耐用,暗示著白居易對文字的執著和不朽的精神。
第二聯講述了書柜收藏了多個人家的文集,作者題字時使用的是“白樂天”,以此來自號,表示他對文學的投身與熱愛。
接下來,白居易描述了自己一生都從事文字工作,收集了豐富的文集,書籍數量眾多,文章趨于千篇。
然而,盡管明白這些作品最后將會散失,但他卻不忍心急忙拋棄。他自己親自打開自己鎖閉書柜,在書幔前放置,表達了對文字作品的珍視。
最后兩句以身份自述,并表達了自己將留給女兒和外孫的決定,以確保這些文集能夠得到傳承并繼續流傳下去。這展現了白居易對自己的責任感和文化傳承的意識。
整首詩表達了白居易對文字和文學的熱愛,對傳承文化的責任感以及對文字作品的珍視。它以寥寥數言,清晰準確地傳達了詩人的情感和思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