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未渡淮點軍登壽春南樓 / 作者:李曾伯 |
曾向春秋識此州,西風吹袂過淮頭。
人還故老衣冠喜,我為中原草木愁。
屹若長城今重鎮,棄如敝屣昔輕謀。
功名不是吾曹事,且對空山徙倚樓。
|
|
乙未渡淮點軍登壽春南樓解釋: 《乙未渡淮點軍登壽春南樓》是宋代李曾伯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曾經在春秋時代,我認識了這片土地,在淮水之上西風吹動衣袖。人們依然穿著古老的衣冠,對于中原的草木繁茂而感到高興,而我卻為中原的草木感到憂愁。這座城池像是一道長城,如今成為重要的城市,而曾經被拋棄的計劃卻如同破舊的鞋子,昔日的輕謀已被遺棄。功名并不是我們的事情,我只能對著空山倚在樓上。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故土的思念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作者回憶起自己曾在春秋時代游歷過這片土地,回憶起過往的盛景和人們的習俗。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片土地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城池崛起,而曾經的計劃和抱負卻變得渺小與無足輕重。作者認為功名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反而對著空山倚在樓上,感嘆歲月的變遷和人事的無常。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深沉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作者通過對春秋時代的回憶,展示了對故土的眷戀之情。詩中的對比手法也很獨特,通過人們依然保留古老的衣冠和對中原草木的喜愛,與作者為中原草木的命運而憂愁形成鮮明的對比。作者對功名的看法也很獨特,他認為功名并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而是對著空山徙倚樓,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考。整首詩詞流露出一種淡泊名利、超脫塵世的情懷,給人以思考和感悟的空間。
這首詩詞通過簡練的語言和獨特的表達方式,展示了作者對故土的留戀之情和對世事變遷的思考。它在表達個人情感的同時,也引發讀者對于人生和名利的思考,給人以啟迪和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