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醉蓬萊(書院延桂有集,不及與) / 作者:李曾伯 |
自鷲峰曾見,金粟如來,猶有英烈。
碧玉瑯玕,點綴碎瓊屑。
不御紛華,獨餐沆瀣,比眾芳殊別。
好向涼宵,無風無雨,宜露宜月。
身在山中,名香天下,全似幽人,一種修潔。
解使多愁,對此亦紓悅。
綠綺窗前,烏云鬢側,休為玉人折。
剩賦新詞,滿傾佳醑,為成三絕。
|
|
醉蓬萊(書院延桂有集,不及與)解釋: 《醉蓬萊(書院延桂有集,不及與)》是一首宋代李曾伯的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自鷲峰曾見,金粟如來,
猶有英烈。
碧玉瑯玕,點綴碎瓊屑。
不御紛華,獨餐沆瀣,
比眾芳殊別。
好向涼宵,無風無雨,
宜露宜月。
身在山中,名香天下,
全似幽人,一種修潔。
解使多愁,對此亦紓悅。
綠綺窗前,烏云鬢側,
休為玉人折。
剩賦新詞,滿傾佳醑,
為成三絕。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山中隱士的生活情景和境界。詩人首先回憶起在鷲峰山上曾經看到的金色的如來像,表達了對過去英勇人物的敬仰。他提到了碧玉和瑯玕(美玉),用來點綴山中的瓊屑(美好的事物),表達了他對于紛繁世俗的不追求,獨自品味山中的寧靜和美好。
詩人形容在涼爽的夜晚,沒有風雨,月光和露水相得益彰。他自比身在山中的修行者,雖然在世俗中享有盛名,但完全像一個隱居的人一樣,體現出一種清修的境界。
他解脫了許多煩惱,對于這種自在心境也感到欣慰。在綠綺窗前,他的黑發如烏云般側臥,呼應自然的狀態,不為追逐美玉而折磨自己。
最后,他表示剩下的時間將用來寫新的詩詞,滿飲美酒,以此達到藝術上的完美,成為三絕(指詩、詞、曲三種藝術形式的極致)。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山中隱士的生活描繪,表達了詩人對于寧靜自在、追求內心境界的向往和追求。詩中使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如金粟如來、碧玉瑯玕等,使詩詞具有一種細膩的美感和意境。
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與自身的境遇相對照,表現了對繁華世俗的超脫和對清修生活的向往。他以隱士的姿態,追求內心的寧靜和完善的藝術境界,展示了一種追求自由和修身養性的理想形象。
整首詩詞在意境上構建了一種山中隱士的境界,通過對自然景物和個人情感的交融,表達了對內心自由和追求藝術完美的渴望。這首詩詞展示了宋代文人的修身養性的追求,同時也反映了他們對于清修生活的向往和對于世俗紛擾的抵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