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中書劉舍人 / 作者:韋應物 |
云霄路竟別,中年跡暫同。
比翼趨丹陛,連騎下南宮。
佳詠邀清月,幽賞滯芳叢。
迨予一出守,與子限西東。
晨露方愴愴,離抱更忡忡。
忽睹九天詔,秉綸歸國工。
玉座浮香氣,秋禁散涼風。
應向橫門度,環珮杳玲瓏。
光輝恨未矚,歸思坐難通。
蒼蒼松桂姿,想在掖垣中。
|
|
寄中書劉舍人解釋: 寄中書劉舍人
云霄路竟別,中年跡暫同。
比翼趨丹陛,連騎下南宮。
佳詠邀清月,幽賞滯芳叢。
迨予一出守,與子限西東。
晨露方愴愴,離抱更忡忡。
忽睹九天詔,秉綸歸國工。
玉座浮香氣,秋禁散涼風。
應向橫門度,環珮杳玲瓏。
光輝恨未矚,歸思坐難通。
蒼蒼松桂姿,想在掖垣中。
中文譯文:
寄給中書劉舍人
云霄路終究分別,中年時的足跡暫時相同。
像是一對比翼鳥匆匆行走,一同騎著馬匹下南宮。
美好的歌詠邀請清澈的月光,幽靜的欣賞中逗留在芳草叢中。
直到我出任外地守衛,我與你在東西兩地限制的相遇。
清晨的露水仿佛憂傷的樣子,離別令人更加傷感。
突然看到天上的詔書,心懷著國家的事業回歸。
在玉座上飄浮著香氣,宣布秋天的禁令,吹散涼爽的風。
應該穿過橫門,離開這兒,循著環珮美麗的遙遠。
輝煌的事業憾事未能遙見,思念回家卻難以言喻。
茂密的松樹和高貴的桂花,想象著它們在宮殿中。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韋應物寫給劉舍人的一封詩信。詩中,韋應物表達了對友情和別離的感受,以及對國家事務的思念。
詩的開頭,韋應物和劉舍人在云霄路別離,雖然各自行走,但是在中年時期的經歷與感受是相同的。這一描寫表達了彼此的交情和相似的人生閱歷。
接下來的幾句,用比翼鳥和同騎馬的意象來描述彼此的親近和行動,表達出作者希望能與朋友一同在南宮中欣賞美好事物的愿望。
然而,隨著韋應物被派去守衛外地,兩人的相聚變得困難。作者感慨地描寫了清晨的露水和離別的傷感。
但是,突然間作者聽到了天上的詔書,它要他回國負責國家的工作。這一轉機猶如玉座上飄浮的香氣和風吹散的秋禁,給了他希望和動力。
詩的最后幾句,作者說自己應該走進橫門,離開此地,回到環珮美麗的國家。他充滿光輝的事業還沒有矚見,思念家鄉卻難以言喻。想象著國家的美好,他想起了掖垣中茂密的松桂。
整首詩以感傷的語氣,表達了作者對友情和家國的思念。同時也表達了對光輝事業和家鄉的向往。通過描寫個人情感與國家事務的交織,展現了詩人的思想情感和對國家的忠誠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