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湖游次韻趙見燭 / 作者:王之道 |
山鎮在越澤在吳,東南形勢憑江湖。
不知弱水竟何處,恍若員嶠連方壺。
海門潮至飛雪涌,天竺雨過遙青紆。
十年不見看愈好,正復妙筆那能圖。
蒼松搖風翠蓋偃,芳草藉地柔茵鋪。
僧舍朝游恣登覽,酒樓夕醉爭歌呼。
朅來挽仰春又曉,對花無語空長吁。
作詩既非拙者事,強欲寫書編澤蒲。
偉哉得志佐明主,進退百辟稱鴻儒。
應憐伺候奔走輩,終日趑趄仍囁嚅。
|
|
西湖游次韻趙見燭解釋: 《西湖游次韻趙見燭》是宋代王之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山鎮在越澤在吳,
東南形勢憑江湖。
不知弱水竟何處,
恍若員嶠連方壺。
中文譯文:
山鎮在越國的澤,也在吳國,
東南形勢依托于江湖。
我不知道弱水究竟在何處,
仿佛是連接著員嶠和方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西湖的壯麗景色和浩渺的水域,以及詩人對此的贊美和思考。
詩中提到的越國、吳國、員嶠和方壺都是與西湖相關的地名和景觀。詩人通過描寫山鎮和澤的位置,表達了西湖地域的遼闊和壯麗。東南的形勢依托于江湖,顯示了西湖地域的重要性和影響力。
詩人提到了弱水,暗示了自然界中的一條神秘之水,但他并不知道它的具體位置。弱水的形象恍若連接著員嶠和方壺,使人感受到了山水之間的奇妙聯系和流動。
接下來的幾句描繪了海門潮涌、天竺雨過的景象,展現了自然界的磅礴壯觀。十年不見,詩人更加期待再次見到這些美景,同時也表達了他對于描繪這些景色的能力的渴望。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描述了在西湖中的一些場景和情景,如僧舍朝游、酒樓夕醉等。他稱自己寫詩不是笨拙之事,而是有意義的事情,但他不滿足于僅僅寫詩,還希望寫書編著,表達了對于更廣闊創作空間的渴望。
詩的最后幾句反映了詩人對于身份和社會地位的思考。他贊揚了那些能夠為明主效力、在進退之間稱為鴻儒的人,同時也表達了自己作為一個輔助者,終日奔走辛勞的心情。詩人以自己的角色和處境作為獨立的存在,表達了對于人生境遇的思索和感慨。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個人情感,展現了詩人對于西湖美景的贊美和對于人生境遇的思考。同時,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景物描寫和意象的表達,使得詩詞更加生動鮮明,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