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彭積甫題熙春堂 / 作者:王之道 |
似聞伐石旋誅茅,已見高堂蔭樂郊。
百里湖山供眼界,滿城桃李動春梢。
寒梅過盡看成實,乳燕飛來欲定巢。
何日登臨閒信馬,路邊人復少年嘲。
|
|
為彭積甫題熙春堂解釋: 《為彭積甫題熙春堂》是宋代王之道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似聞伐石旋誅茅,
已見高堂蔭樂郊。
百里湖山供眼界,
滿城桃李動春梢。
寒梅過盡看成實,
乳燕飛來欲定巢。
何日登臨閒信馬,
路邊人復少年嘲。
詩意:
這首詩詞以抒發詩人對彭積甫熙春堂的題詠之情。詩人聽說彭積甫已經伐石修建高堂,并享受著郊外的樂趣。遠近百里的湖山呈現在他的眼前,滿城的桃李花開動人春意。寒梅已經開花凋謝,果實成熟,乳燕飛來,欲在高堂定巢。詩人期待著何時能夠駕馭駿馬登臨高堂,與彭積甫一同欣賞風景,而路邊的行人也不再嘲笑他們,仿佛回到了年少時的無憂無慮之時。
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繪自然景物為主線,展現了豐富的春意和詩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通過描寫湖山、桃李、寒梅和乳燕等元素,詩人表達了對自然景觀豐富多樣的贊美之情。詩中的高堂和熙春堂象征著彭積甫的富貴與享受,與自然景色相互映襯,突顯了它們的壯麗和美好。
詩人渴望與彭積甫一同登高遠眺,感受自然之美,同時也表達了對逍遙自在、無拘無束生活的向往。詩中的“路邊人復少年嘲”一句,則反襯了詩人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希望擺脫瑣碎和束縛,追求自由和寧靜。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人物的描寫,展現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時也凸顯了詩人對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慨。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詩人將自己的情感與自然融為一體,構建了一幅充滿詩意和美感的畫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