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鐃歌鼓吹曲十二篇·李軌保河右?guī)熍R之…河右平第七 / 作者:柳宗元 |
河右澶漫,頑為之魁。
王師如雷震,昆侖以頹。
上聾下聰,驁不可回。
助仇抗有德,惟人之災。
乃潰乃奮,執(zhí)縛歸厥命。
萬室蒙其仁,一夫則病。
濡以鴻澤,皇之圣。
威畏德懷,功以定。
順之于理,物咸遂厥性。
|
|
唐鐃歌鼓吹曲十二篇·李軌保河右?guī)熍R之…河右平第七解釋: 《唐鐃歌鼓吹曲十二篇·李軌保河右?guī)熍R之…河右平第七》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歌。這首詩描述了唐朝時期,河右地區(qū)困擾河水泛濫、民不聊生的局面,以及李軌率領遼右的師軍遏制洪水的艱難過程。
詩中言歸正傳,河右地區(qū)水患困擾已久,一直沒有解決的辦法。王師派遣到此地,猶如雷震般的威力,但仍然無法徹底消除水患問題。高層領導對于這個問題聽而不聞,下屬又難以領悟問題的關鍵所在。即使有一些有德行的官員,他們也被左右逢源的受賄行為所削弱,只能望仁如何解決問題。
然而,最終李軌迎難而上,帶領部隊拼死抵抗,戰(zhàn)勝了洪水。最后,他以仁慈的態(tài)度對待全體受災百姓,以正義的行為贏得了他們的感激和尊重。他的威懾使得其他人對他的企圖消逝殆盡,他的威懾使得人們對他的信心倍增。順理而行,萬物皆得到滿足。
這首詩表達了柳宗元對于領導者應當有正確的才能和道德品質的思考。領導者應該具備清晰的目標和智慧的決策能力,同時也應該具備使全體受災人們受益的慈悲心態(tài)。這首詩通過對比和反抗,間接地批評了當時許多領導者的無能和因循守舊的態(tài)度。柳宗元呼吁領導者要有擔當和勇氣,同時也希望人們能夠珍惜和推崇那些真正帶給社會利益和安寧的領導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