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鐃歌鼓吹曲十二篇·突厥之大古夷狄莫強…鐵山碎第八 / 作者:柳宗元 |
鐵山碎,大漠舒。
二虜勁,連穹廬。
背北海,專坤隅。
歲來侵邊。
或傅于都。
天子命元帥,奮其雄圖。
破定襄,降魁渠。
窮竟窟宅,斥余吾。
百蠻破膽,邊氓蘇。
威武輝耀,明鬼區。
利澤彌萬祀,功不可逾。
官臣拜手,惟帝之謨。
|
|
唐鐃歌鼓吹曲十二篇·突厥之大古夷狄莫強…鐵山碎第八解釋: 中文譯文:鐵山破碎,大漠展寬。兩虜強,連穹廬。背朝向北海,占據了坤隅。年復一年地侵邊境,或被壓迫在都城。天子命令元帥,奮發雄心,破壞定襄,俘虜魁渠。迫使他們在洞穴中無所回避,驅逐余敵。百蠻膽寒,邊民得安寧。威武輝耀,明鬼寂靜。神靈加持,功勞不可超越。官員們敬畏地雙手致敬,感慨皇帝的謀略。
詩意和賞析:本詩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創作的《唐鐃歌鼓吹曲十二篇》中的第八篇,《突厥之大古夷狄莫強…鐵山碎》。這首詩以敘述和謳歌唐朝對突厥的征服與平定為主題,描繪了唐朝軍隊強大的戰斗力和皇帝智略的威力。
詩中用“鐵山碎,大漠舒”來形容作戰的激烈與勝利的場景,鐵山破碎象征水勢勢不可擋,大漠展寬則顯示出戰場的廣闊和戰果的巨大;“二虜勁,連穹廬”形容了突厥的強大和堅固,威脅到國家的邊境安全;“背北海,專坤隅”描述了突厥的侵略性和迫使唐朝采取應對措施的壓力;“歲來侵邊。”表明突厥頻繁侵擾邊境,給邊民帶來了苦難;“或傅于都。”揭示了突厥威脅已擴展到都城,使得皇帝不得不親自命令元帥出征。
在突厥侵擾下,唐朝奮發雄心,派遣元帥率軍破壞突厥的根據地。詩中的“破定襄,降魁渠”描繪了唐軍的戰果,他們將突厥的首領俘虜,迫使他們無法遁逃;“窮竟窟宅,斥余吾”表明突厥在洞穴里幾乎無所逃避,被唐軍逼至絕境;“百蠻破膽,邊氓蘇”顯示了突厥的勢力受到了極大打擊,邊境民眾得到了安寧;“威武輝耀,明鬼區”描繪了唐朝軍隊英勇無畏、威風凜凜的場景;“利澤彌萬祀,功不可逾”贊美了唐朝皇帝的治國智慧和戰略能力;“官臣拜手,惟帝之謨”揭示了朝臣們對皇帝的感慨和敬仰。
總的來說,該詩以壯麗的場景和細膩的描繪展示了唐朝在征服和平定突厥的戰斗中所付出的艱辛與努力,贊揚了唐朝皇帝的大智慧和決斷力,展示了唐朝的威武風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