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西京通判宋次道學士 / 作者:梅堯臣 |
當時交友都無幾,欲問懽娛亦異今。
花接上林新木變,水分清洛舊池深。
嵯峨嵩色云常在,窈窕宮墻草又侵。
修竹千竿白家寺,昔年題處可能尋。
|
|
寄西京通判宋次道學士解釋: 詩詞:《寄西京通判宋次道學士》
當時交友都無幾,
欲問歡娛亦異今。
花接上林新木變,
水分清洛舊池深。
嵯峨嵩色云常在,
窈窕宮墻草又侵。
修竹千竿白家寺,
昔年題處可能尋。
中文譯文:
當時結交朋友的機會很少,
想要詢問快樂和娛樂也與現在不同。
花兒接連開放在上林,新的樹木已經脫變,
水從清洛河流入舊池中,深不見底。
嵯峨的山峰和嵩色的云常常在那里,
美麗的宮墻上的青草又侵蝕了。
修竹的千竿生長在白家寺,
昔年曾經題字的地方或許還能找到。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梅堯臣所作,他是一位官員。這首詩的題材是懷舊之情,表達了詩人對逝去時光和友誼的思念。詩人感嘆當時結交朋友的機會很少,與現在相比,人們的娛樂方式也大不相同。這里可以理解為詩人對逝去的歲月和友誼的懷念,同時也借此抒發對現實的無奈與失落。
詩中描繪了一幅自然景象,以表達詩人內心的感受。詩人描述了花朵接連綻放在上林,新的樹木已經脫變,暗示著時光的流轉和變遷。水從清洛河流入舊池中,深不見底,給人以深遠和無邊無際的感覺,與詩人內心的思緒相呼應。
接下來,詩人以嵯峨的山峰和嵩色的云為象征,意味著它們永遠存在于那里,而宮墻上的青草卻不斷地蔓延,象征著時光的侵蝕和歲月的更迭。這種對比凸顯了詩人對流逝時光的感慨。
最后兩句描述了修竹千竿生長在白家寺,詩人認為在那個地方過去曾經題字的地方或許還能找到。這是詩人寄托對過去友誼和回憶的希望,希望能夠尋找到曾經的那份情誼。
整首詩情感真摯,描繪了時光的變遷和友誼的珍貴。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詩人抒發了對逝去時光和友誼的懷念之情,同時也反映了人生無常和時光流轉的主題。這首詩描寫了一個富有感嘆和思考的情景,使人們深入思考時間和人際關系的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