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東坡先生梅花三首 / 作者:晁補之 |
梅花落盡上饒村,腸斷子規啼月魂。
慰人獨有白玉蕊,不到窗前只醉昏。
坐壚環甕不舉首,浮花浪蕊空滿園。
海山有客心似水,揮麈自散炎洲溫。
松風亭下亦如夢,不見枝雪流初暾。
孫登一弦百韻足,有山便足同蘇門。
似聞對客但長嘯,獨謂此花終日言。
一篇尚可三致志,聽人酌去如衢樽。
|
|
和東坡先生梅花三首解釋: 《和東坡先生梅花三首》是晁補之所寫的一首詩詞,描繪了梅花的美麗和深遠的意境。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梅花落盡上饒村,
腸斷子規啼月魂。
慰人獨有白玉蕊,
不到窗前只醉昏。
詩詞的開篇,描述了梅花凋謝之后的景象。梅花已經落盡,只剩下寥寥幾朵,它們的凋零令人傷感。子規鳥在夜晚啼叫,似乎在哭泣著梅花的殘魂。
慰人獨有白玉蕊,不到窗前只醉昏。這兩句表達了晁補之對梅花之美的贊美。梅花雖然凋謝,但其白色的花蕊仍然令人心曠神怡。作者坐在房間里,只能從窗前遠遠望見梅花的美麗,卻感到陶醉其中。
坐壚環甕不舉首,
浮花浪蕊空滿園。
海山有客心似水,
揮麈自散炎洲溫。
這兩句描述了作者散步時對梅花的觀察。作者坐在壚邊,環顧四周,不去抬頭仰望梅花。梅花的花瓣像漂浮在水面上的浪花,整個花園都彌漫著梅花的芬芳。作者感嘆海山之間也有欣賞梅花的游客,他們的心境仿佛水一般深不可測。揮動手中的麈(一種扇子),自在地散發著溫暖的氣息,如同陽光下的炎洲一般。
松風亭下亦如夢,
不見枝雪流初暾。
孫登一弦百韻足,
有山便足同蘇門。
這兩句描繪了松風亭下的景象。作者覺得身處松風亭下仿佛置身夢境之中,無法看到梅枝上的飄雪。孫登是指孫綽,他是一個擅長琴技的人,一弦琴能奏出百種音色,足夠表達各種情感。有了山和梅花,便足以與蘇門(指蘇軾)相媲美。
似聞對客但長嘯,
獨謂此花終日言。
一篇尚可三致志,
聽人酌去如衢樽。
這兩句表達了作者對梅花的致敬和思考。作者仿佛聽到梅花在對客人的贊美中發出長嘯,表示梅花的美麗和魅力可以讓人終日談論。作者認為一篇詩詞就可以激發人們三次志向的追求,聽眾對此感受頗深,如同酌酒一般,品味悠長。
這首詩詞通過對梅花的描繪,表達了梅花在凋謝之后仍然具有美麗和魅力的主題。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梅花凋落后的景象,表現了對梅花的深情和贊美之情。盡管梅花凋落,但其白色花蕊仍然給人以慰藉,令人陶醉其中。作者在描寫梅花時,使用了一系列意象,如子規啼月、浮花浪蕊、揮麈自散等,以增強梅花的美感和意蘊。
詩詞通過對梅花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美的追求和對自然的贊美。梅花是冬季中的瑰寶,盡管在嚴寒的季節里開放,卻展現出堅強和頑強的生命力。梅花的美麗和堅韌給人以啟示,使人感嘆自然界的奇妙和美好。
此外,詩詞中還涉及到一些傳世名人,如孫綽和蘇軾,以及作者對詩詞的思考和對聽眾的期望。作者認為一篇優秀的詩詞可以引發讀者的多重情感和追求,使人沉醉其中。整首詩詞以梅花為主題,展現了梅花的美麗、堅韌和魅力,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藝術的追求和崇敬之情。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梅花的美麗和深遠的意境,通過對梅花的贊美和思考,表達了作者對美的追求和對自然的敬仰,同時也展現了作者對詩詞藝術的理解和對讀者的期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