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憶廬山示無斁弟 / 作者:晁補之 |
湖口西江外,廬山已目前。
太虛藏不極,彭蠡浸無邊。
五老寧行地,香壚自供天。
芝田隔人世,應有讀書僊。
|
|
憶廬山示無斁弟解釋: 《憶廬山示無斁弟》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對廬山的回憶和感慨,表達了對廬山壯麗景色和文化底蘊的贊美和向往。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湖口西江外,廬山已目前。
在湖口西江外,廬山已經展現在我的眼前。
太虛藏不極,彭蠡浸無邊。
廬山的偉大壯麗無法用言語來形容,彭蠡湖的水無邊無際。
五老寧行地,香壚自供天。
五岳之一的廬山是仙人居住的地方,香火不絕,供奉的香煙上升到天空。
芝田隔人世,應有讀書僊。
廬山的仙境像芝田一樣隔絕于塵世,應該有讀書仙人存在。
這首詩詞的詩意表達了晁補之對廬山的景色和文化的回憶和向往之情。廬山作為中國著名的名山,以其秀麗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文化底蘊而聞名于世。詩中的景物描繪了廬山的壯麗景色,以及廬山作為仙人聚居之地的神秘感。作者通過描寫廬山的仙境之美,表達了自己對廬山的懷念和對仙境的向往。整首詩詞富有意境,通過簡潔而精準的語言,展示了廬山的獨特魅力,讓讀者感受到了作者對廬山的深深眷戀之情。
這首詩詞的賞析主要在于其對廬山的描繪和表達方式。作者通過運用意象豐富而精細的詞語,將廬山的美景和文化內涵展現得淋漓盡致。詩中的太虛、彭蠡、五老、香壚等形象都是與廬山相關的代表性符號,通過這些形象的描繪,讓讀者對廬山的景色和神秘感有了直觀的感受。此外,詩中對廬山的稱贊和向往也表達了作者對仙境和讀書仙人的向往之情,給人以無限遐想和美好的聯想。
總之,這首詩詞通過對廬山景色和文化的描繪,展現了晁補之對廬山的回憶和向往之情,給人以獨特的意境和美感。讀者在欣賞這首詩詞時,可以感受到廬山的壯麗之美,領略到中國古代文人對山水之間的詩意情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