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飲酒二十首同蘇翰林先生次韻追和陶淵明九 / 作者:晁補之 |
城東故鹽渠,自昔誰所開。
似說全盛時,邈焉一長懷。
穿渠引江水,此計未為乖。
千帆競暮入,集浦如烏棲。
萬疇分白浪,嘉稻擢新泥。
恐此太多事,且當寄嬉諧。
疏通養魚鳥,花柳共低迷。
時時載酒往,江上亦忘回。
|
|
飲酒二十首同蘇翰林先生次韻追和陶淵明九解釋: 詩詞:《飲酒二十首同蘇翰林先生次韻追和陶淵明九》
朝代:宋代
作者:晁補之
城東故鹽渠,自昔誰所開。
似說全盛時,邈焉一長懷。
穿渠引江水,此計未為乖。
千帆競暮入,集浦如烏棲。
萬疇分白浪,嘉稻擢新泥。
恐此太多事,且當寄嬉諧。
疏通養魚鳥,花柳共低迷。
時時載酒往,江上亦忘回。
中文譯文:
東城的古鹽渠,自古以來誰開鑿的?
似乎說起全盛時期,遙遠而懷念。
穿鑿渠道引來江水,這個計劃并不差錯。
千帆競相傍晚駛入,集結的船港如同烏鴉棲息。
廣闊的田野分布著白浪,美好的稻田長出新的泥土。
擔心這些事情太繁瑣,暫且寄托在歡樂之中。
疏通水渠養育魚和鳥兒,花草樹木共同低迷。
時常駕船載酒而去,不顧江岸的歸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晁補之在宋代創作的,以同蘇翰林先生和陶淵明九為題材,表達了對古代鹽渠的懷念和對自然之美的贊美。
詩中描述了東城的古鹽渠,作者感慨地問道,這條渠道是誰開鑿的?渠道的存在讓他想起曾經盛極一時的景象,遠遠地懷念過去的榮光。然而,這條渠道依然在引導江水流淌,這個計劃是沒有錯誤的。
傍晚時分,成千上萬的船只競相駛入集結的船港,猶如烏鴉棲息,繁忙而有序。廣袤的田野中,波浪分布開來,美麗的稻田長出新的泥土,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
然而,作者擔心這些瑣碎的事情太多,于是寄托在歡樂之中。他提到通過疏通水渠來滋養魚和鳥兒,花草樹木在這其中低迷成長。無論何時,都可以載著酒,駕船往返,仿佛忘記了回程。
整首詩描繪了鹽渠的歷史和景象,表達了對過去盛況的懷念,同時也表現了作者對自然之美的贊美和對歡樂生活的向往。通過詩意的描繪和細膩的筆觸,晁補之展示了他對鄉野風光和人文景觀的熱愛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