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蘭花(遐觀樓) / 作者:晁補之 |
小樓新創堪臨遠。
一帶寒山都入眼。
人間應未覺春歸,樓上已先變柳眼。
風威自與微陽戰。
雪意不遮殘臘換。
少須文棟燕雙回,來看東城花一片。
|
|
木蘭花(遐觀樓)解釋: 《木蘭花(遐觀樓)》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新建的小樓可以遠遠眺望。
寒山環繞著眼前的景色。
人們還沒有察覺春天的到來,
而樓上的柳樹已經先行變綠了。
微風與輕陽斗威,
雪意未能掩蓋殘冬的蹤跡。
只需稍等片刻,燕子雙雙回歸,
來欣賞東城處的一片花海。
詩意:
《木蘭花(遐觀樓)》描繪了一個早春時節的景象。詩人在新建的小樓上遠眺,眼前的景色盡收眼底,寒山環繞著整個風景。他注意到,人們尚未察覺春天的到來,但樓上的柳樹已經顯露出綠意,提前預示著春天的到來。微風與輕陽相互爭斗,雪意逐漸消退,臘月的殘留被新的春意所取代。詩人期待著燕子回歸,欣賞東城處的花海,表達了對春天來臨的期盼和對自然變化的觀察與感受。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春天的到來,展現了晁補之細膩的觀察力和對大自然的敏感。詩人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將春天的變化與冬天的殘留作了對比,突出了春意盎然的氛圍。他通過對樓上柳眼的描寫,巧妙地表達了春天的先驅者,既展示了自然界的力量,也折射出人們對春天的期待。
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通過寒山與新綠、微陽與殘臘的對比,表現了春天的漸近與冬天的消退。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流暢的韻律,展示了一幅春天初現的美麗畫卷,給人以清新、明朗的感覺。
此外,詩中還有一種人與自然的和諧之感。詩人以觀察者的身份,站在遙遠樓上,以客觀、冷靜的態度觀察自然世界的變化,表達出對自然的敬畏之情。他期待著燕子的歸來,這也暗示著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總之,《木蘭花(遐觀樓)》通過對春天到來的描繪,展示了晁補之細膩的觀察力和對自然的熱愛,同時通過對比和諧的構思,傳達了對春天的向往和自然界的壯麗之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