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叢花(再呈十二叔) / 作者:晁補之 |
飛鳧仙令氣如虹。
脫屐向塵籠。
凌煙畫像云臺議,似眼前、百草春風。
盞里圣賢,壺中天地,高興更誰同。
應懷得雋大明宮。
無事老馮公。
玉山且向花間倒,任從笑、老入花叢。
三徑步余,一枝眠穩,心事付千鐘。
|
|
一叢花(再呈十二叔)解釋: 《一叢花(再呈十二叔)》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晁補之。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一叢花(再呈十二叔)
飛鳧仙令氣如虹,
脫屐向塵籠。
凌煙畫像云臺議,
似眼前、百草春風。
盞里圣賢,壺中天地,
高興更誰同。
應懷得雋大明宮,
無事老馮公。
玉山且向花間倒,
任從笑、老入花叢。
三徑步余,一枝眠穩,
心事付千鐘。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物和人生境遇的感悟。下面是對詩詞的詩意和賞析的解析:
詩詞以一叢花為題材,通過描繪花朵的美麗和自然,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贊美和對自己處境的思考。詩的開頭兩句“飛鳧仙令氣如虹,脫屐向塵籠。”寫出了花朵的美麗和靈動,以及作者對自然的向往之情。
接下來的兩句“凌煙畫像云臺議,似眼前、百草春風。”描繪了花朵如云臺上的仙人,宛如眼前的春風拂面,給人以愉悅和想象的感覺。這里的“百草春風”也可以理解為世間萬物的蓬勃生機。
接著的兩句“盞里圣賢,壺中天地,高興更誰同。”運用了寓言的手法,將圣賢比作盞中的燈火,將天地比作壺中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高尚情操和廣闊天地的向往,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于人生中的快樂和幸福的思考。
接下來的兩句“應懷得雋大明宮,無事老馮公。”表達了作者對古代宮廷文化和清閑無事的向往,也可以理解為對退隱田園生活的追求。
最后兩句“玉山且向花間倒,任從笑、老入花叢。三徑步余,一枝眠穩,心事付千鐘。”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敬畏和追求,將自己比作一枝花,融入自然之中,心境寧靜。這里的“心事付千鐘”意味著將雜念和煩惱拋諸腦后,專注于自然和心靈的寧靜。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寫花朵的美麗和自然景物的意象,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贊美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中融入了對古代文化和退隱生活的向往,以及對心靈寧靜和自然境界的追求。整首詩意深遠,富有詩人的感悟和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