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叢花(十二叔節(jié)推以無咎生日于此聲中為辭,依韻和答) / 作者:晁補之 |
碧山無意解銀魚。
花底且攜壺。
華顛又喜熊羆且,笑騏驥、老反為駒。
文史漸拋,功名更懶,隨處見真如。
高情敢并漢庭疏。
長揖去田廬。
囊無上賜金堪散,也未妨、山獵溪漁。
廉頗縱強,莫隨年少,白馬向黃榆。
|
|
一叢花(十二叔節(jié)推以無咎生日于此聲中為辭,依韻和答)解釋: 這首詩詞《一叢花(十二叔節(jié)推以無咎生日于此聲中為辭,依韻和答)》是宋代晁補之所作。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碧山無意解銀魚。
花底且攜壺。
華顛又喜熊羆且,
笑騏驥、老反為駒。
文史漸拋,功名更懶,
隨處見真如。
高情敢并漢庭疏。
長揖去田廬。
囊無上賜金堪散,
也未妨、山獵溪漁。
廉頗縱強,莫隨年少,
白馬向黃榆。
譯文:
藍色的山峰漠不關(guān)心解釋銀魚。
花下帶著壺。
華顛又高興于熊羆,
笑騏驥,老者反而成為駒。
漸漸拋棄文史,對功名更加不在意,
隨處可見真相。
高尚情操敢與漢庭疏遠。
虔誠地向田廬行揖。
袋中沒有上賜的金子,也無妨,
山中打獵,溪邊垂釣。
廉頗縱然強大,也不要隨年少輕狂,
騎著白馬向黃榆走去。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晁補之對自由自在、超脫塵世的追求和態(tài)度。詩人描述了碧山冷漠的景色,與其不在乎解釋銀魚的含義相對照。花下帶著壺,象征著詩人的隨意和自得。華顛是指華山,熊羆代表著野性和威猛,而騏驥則是指千里馬,老者反而成為了駿馬,反映出詩人對傳統(tǒng)觀念和價值的顛覆。
詩人拋棄了文史和功名,不再追求權(quán)力和成就,而是在隨處可見的真實世界中尋找自我。他敢于與朝廷疏遠,表達了他高尚情操和對自由的追求。最后,他表示即使沒有金錢的賞賜,也無妨從事山中打獵和溪邊垂釣,這是對自由生活和追求樂趣的選擇。
詩中提到的廉頗、白馬向黃榆等典故,暗示了詩人不隨年少輕狂,不隨波逐流的態(tài)度。整首詩透露出一種追求自由、超越世俗束縛的豪放情懷,展示了晁補之對自我追求和生活態(tài)度的獨立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