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江仙(用韻和韓求仁南都留別) / 作者:晁補之 |
曾唱牡丹留客飲,明年何處相逢。
忽驚鵲起落悟桐。
綠荷多少恨,回首背西風。
莫嘆今宵身是客,一尊未曉猶同。
此身應以去來鴻。
江湖春水闊,歸夢故園中。
|
|
臨江仙(用韻和韓求仁南都留別)解釋: 《臨江仙(用韻和韓求仁南都留別)》是宋代晁補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曾唱牡丹留客飲,
明年何處相逢。
忽驚鵲起落悟桐。
綠荷多少恨,
回首背西風。
莫嘆今宵身是客,
一尊未曉猶同。
此身應以去來鴻。
江湖春水闊,
歸夢故園中。
譯文:
曾經在牡丹花下留客共飲,
明年我們將在何處再相逢。
突然驚起的鵲鳥讓我覺悟到桐樹。
綠色荷葉上有多少的憂愁,
回首望去,背對著西風。
不要嘆息今宵身為客,
一杯酒未醒依然相伴。
此身應該像去來的雁鴻一樣。
江湖的春水是那么遼闊,
歸去夢中的故園。
詩意和賞析:
《臨江仙》是一首意境深遠、意蘊豐富的宋代江南詩詞。詩人以臨江之仙為題材,描繪了一幅江南春景和離別之情。
詩的前兩句“曾唱牡丹留客飲,明年何處相逢”表達了詩人曾在牡丹花下邀請朋友共飲的情景,同時對未來相逢的期盼之情。接著,詩人以“忽驚鵲起落悟桐”一句轉折,以鵲鳥驚起的場景來表現自己對離別的領悟,進一步抒發了離愁別緒。
接下來的兩句“綠荷多少恨,回首背西風”通過描寫綠荷上的憂愁之情、回首背向西風的意象,表達了詩人對離別的感傷之情。
詩的后半部分,“莫嘆今宵身是客,一尊未曉猶同。此身應以去來鴻。江湖春水闊,歸夢故園中。”表達了詩人對客居他鄉的無奈和寄托,他呼喚著“一尊”酒來醒酒,希望與友人共度時光。最后,詩人將自己的身份比作去來的雁鴻,表達了對故園的思念和向往。
整首詩以離別和思鄉為主題,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時也抒發了對江南春景的贊美和對自身境遇的思考,寄托了對歸鄉故園的渴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