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岑征君歸鳴皋山 / 作者:李白 |
岑公相門子,雅望歸安石。
奕世皆夔龍,中臺竟三拆。
至人達機兆,高揖九州伯。
奈何天地間,而作隱淪客。
貴道能全真,潛輝臥幽鄰。
探元入窅默,觀化游無垠。
光武有天下,嚴陵為故人。
雖登洛陽殿,不屈巢由身。
余亦謝明主,今稱偃蹇臣。
登高覽萬古,思與廣成鄰。
蹈海寧受賞,還山非問津。
西來一搖扇,共拂元規塵。
|
|
送岑征君歸鳴皋山解釋:
《送岑征君歸鳴皋山》是李白在唐代創作的一首詩歌。這首詩表達了對朋友岑征君離開的送別之情,同時也抒發了詩人內心的追求和思考。
詩人通過描寫岑征君相門子、歸安石的情景,把他塑造成一個具有雅望和追求的人。接著詩人以夔龍和中臺的形象,象征著至人的品質和卓越的才華。但不幸的是,這位至人卻淪落為隱士,才情被埋沒。
詩中的“貴道能全真”暗示著岑征君追求真理的品格,而“潛輝臥幽鄰”則表達了他的才情和內在的光芒。他以觀化無垠、探索玄奧的姿態,超越了凡間的限制。
詩中還涉及了歷史人物光武、嚴陵,通過與這些人物的對比,詩人表達了對岑征君追求真理而屈辱自己的稱謂的欽佩和敬重。最后,詩人以登高覽萬古的愿望,與廣成子相伴而行,展示了自己對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
整首詩情感豐富、意境深遠,展現了李白詩人的獨特視角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中采用了隱喻和比喻的修辭手法,通過描寫具體事物來表達抽象的思想和情感,運用典故來增強詩歌的文化底蘊和內涵。這首詩既有對朋友的真情告別,又有對追求真理和遠大理想的追求,給人以啟發和思考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