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構亭臺,示諸弟侄 / 作者:白居易 |
平臺高數尺,臺上結茅茨。
東西疏二牖,南北開兩扉。
蘆簾前后卷,竹簟當中施。
清泠白石枕,疏涼黃葛衣。
開襟向風坐,夏日如秋時。
嘯傲頗有趣,窺臨不知疲。
東窗對華山,三峰碧參差。
南檐當渭水,臥見云帆飛。
仰摘枝上果,俯折畦中葵。
足以充饑渴,何必慕甘肥。
況有好群從,旦夕相追隨。
|
|
新構亭臺,示諸弟侄解釋:
新構亭臺高數尺,臺上結茅茨。
東西疏二牖,南北開兩扉。
蘆簾前后卷,竹簟當中施。
清泠白石枕,疏涼黃葛衣。
開襟向風坐,夏日如秋時。
嘯傲頗有趣,窺臨不知疲。
東窗對華山,三峰碧參差。
南檐當渭水,臥見云帆飛。
仰摘枝上果,俯折畦中葵。
足以充饑渴,何必慕甘肥。
況有好群從,旦夕相追隨。
詩詞的中文譯文:
新構的亭臺高高聳立,臺上蓋著茅草頂。
東西各有兩扇窗戶,南北各有一扇門。
蘆簾在前后往來卷,竹席鋪在臺中敷。
清涼的白石做枕頭,涼爽的黃葛衣。
敞開襟面迎著風坐,夏日如同秋天時。
自由自在且充滿趣,眺望不知疲倦。
東邊的窗戶對著華山,三座山峰碧綠參差。
南邊的檐外是渭水,臥在這里能看到云帆飛。
仰頭摘取果子枝,低頭摘取田間的葵。
足以滿足饑渴之欲,又何必妄想享受甘肥。
何況還有好的伙伴相伴,早晚一同追隨。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白居易寫給他的弟侄的一首示威之作。詩人用細膩的描寫展示了他新造的亭臺的美麗和舒適。亭臺高聳,結茅茨,窗戶和門戶設置得恰到好處,使得亭臺內的風景一覽無余。蘆簾和竹簟增添了一絲自然的氣息。詩人坐在亭臺上,怡然自得,感受著微風的涼爽,仿佛夏季也變得如同秋時般宜人。詩人心情愉快,唱著歌,不知疲倦地欣賞著窗外的美景。東窗對著著名的華山,三座山峰碧綠參差。南邊的檐外有渭水流過,華山的遠景和云帆的飛舞使詩人感到愉悅。詩人還摘取了樹上的果子和田間的葵,充饑解渴而滿足。詩人覺得這樣的生活已經足夠,何必再去追求財富和奢侈。而且,他還有一群善良的親戚,日夜相隨,這才是真正的寶貴之物。
整首詩以平淡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寧靜和滿足,同時展示了詩人對友情和自然的珍視。這首詩字正腔圓,平實而突出詩人對簡樸生活和真情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