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葬無主墓碑 / 作者:文天祥 |
路逢一石碑,亭亭傲風雨。
停驂彷佛看,云是無主墓。
末書戊申歲,屈指九十秋。
是時龍渡江,甲子恍一周。
借問葬者誰,承平百世祖。
亦有周馀民,戰骨委黃土。
太祖下江南,誓不戮一人。
神孫再立國,天以報至仁。
大河流血丹,屠毒誰之罪。
潼關忽不守,皇皇依汴蔡。
螳螂知捕蟬,不知黃雀來。
今古有興廢,重為生人哀。
|
|
葬無主墓碑解釋: 《葬無主墓碑》是宋代文天祥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路上遇到一塊石碑,挺拔自信地矗立在風雨中。停下馬車仿佛凝視,云彩遮掩著這無人知曉的墓。碑上刻著戊申年的字樣,數九十個秋天已經過去。就在這個時候,龍渡江河,甲子年又回到了原點。我不禁問自己,埋葬者是誰?他是享受了百世之平安的祖先。然而,還有許多普通百姓,他們的戰骨埋在黃土之中。太祖曾經征服江南,發誓不殺一人。他的后代再次建立了國家,天賜以至仁的報答。大河流淌著鮮紅的血液,屠殺和毒害的罪行是誰的?潼關突然失守,皇帝只能依附于汴京和蔡州。螳螂知道捕捉蟬,卻不知道黃雀即將來臨。歷史上的興衰更迭,再次引起了人們的悲傷。
詩意和賞析:
《葬無主墓碑》這首詩詞以敘事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對歷史興衰和人民苦難的思考和感慨。詩中通過描繪一塊無人知曉的墓碑,展現了歷史的滄桑和人民的悲慘遭遇。作者通過對歷史事件的回顧,表達了對戰爭、屠殺和苦難的痛惜之情。他提到了太祖贏得江南后發誓不殺一人的事跡,以及后代建立國家的善行得到天賜的回報。然而,他也指出了歷史中的背叛和失敗,如潼關失守和皇帝的陷落。最后,作者通過比喻螳螂捕捉蟬卻不知道黃雀即將來臨,表達了對未來的擔憂和對歷史重演的警示。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對歷史事件的描繪和對人民命運的思考,展現了作者對國家興衰和人民苦難的關切之情。它既是對歷史的回顧,也是對現實的反思,呼喚人們對歷史教訓的警醒和對和平的珍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