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渭上偶釣 / 作者:白居易 |
渭水如鏡色,中有鯉與魴。
偶持一竿竹,懸釣在其傍。
微風吹釣絲,裊裊十尺長。
誰知對魚坐,心在無何鄉。
昔有白頭人,亦釣此渭陽。
釣人不釣魚,七十得文王。
況我垂釣意,人魚又兼忘。
無機兩不得,但弄秋水光。
興盡釣亦罷,歸來飲我觴。
|
|
渭上偶釣解釋:
《渭上偶釣》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詩情描繪了詩人在渭水邊垂釣的景象。
詩中描述了渭水平靜如鏡,水中有鯉和魴游弋。詩人偶然帶著一竿竹竿,懸掛釣絲在水邊。微風吹拂釣絲,輕柔地飄動,長度達十尺之長。詩人對釣魚靜靜坐著,內心思緒卻在遙遠的鄉愁鄉念中飄蕩。回想起曾經也在這渭陽釣過魚的白頭老人,他并不是真的去釣魚,而是以此寓意著國家政治的治理智慧,以及人生的品質修養。因為他不僅釣到了魚,還得到了文王的賞識。相比之下,詩人垂釣的意義變得微不足道,既沒有機緣也沒有心境來得到渭水中魚兒的跟隨。于是,他只能玩弄秋水的波光,享受一份無拘無束的快樂。
詩人的興致漸漸消退,放下釣竿,結束垂釣的意愿。他意猶未盡地返回家中,喝上一杯美酒,以此作為對這次渭水垂釣經歷的回顧和解脫。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渭水如鏡色,中有鯉與魴。
偶持一竿竹,懸釣在其傍。
微風吹釣絲,裊裊十尺長。
誰知對魚坐,心在無何鄉。
昔有白頭人,亦釣此渭陽。
釣人不釣魚,七十得文王。
況我垂釣意,人魚又兼忘。
無機兩不得,但弄秋水光。
興盡釣亦罷,歸來飲我觴。
這首詩詞以寫實的手法描繪了渭水中的魚兒和詩人的垂釣情景,展示了詩人對鄉愁和釣魚的思考和感慨。通過描繪詩人在渭水邊垂釣的心境和對白頭老人的回憶,展示了詩人對人生與名利、享受與追求的思考,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對現實境遇的無奈。
整首詩詞情感細膩,字字珠璣。通過對細小事物的觀察和描繪,詩人展示出對自然景物和內在情感的敏感和表達能力。以渭水垂釣為線索,通過典故和寓意的疊加,詩人通過自己的感悟以及對過去與現實的對比,既打破了常規的寫作思維,也賦予了詩詞更深層次的意義。整體上,這首詩詞充滿了意境和思考,不僅有對自然景物的描繪,還有對人生和命運的思考,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