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笳曲·十三拍 / 作者:文天祥 |
大兒九齡色清徹,驊騮作駒已汗血。
小兒五歲氣食牛,冰壺玉衡懸清秋。
罷琴惆悵月照席,人生有情淚沾臆。
離別不堪無限意,更為后會知何地。
酒肉如山又一時,只今未醉已先悲。
|
|
胡笳曲·十三拍解釋: 《胡笳曲·十三拍》是宋代文天祥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大兒九齡色清徹,
驊騮作駒已汗血。
小兒五歲氣食牛,
冰壺玉衡懸清秋。
罷琴惆悵月照席,
人生有情淚沾臆。
離別不堪無限意,
更為后會知何地。
酒肉如山又一時,
只今未醉已先悲。
中文譯文:
大兒九歲,容貌清秀明澈,
駿馬如龍已經(jīng)汗流浹背。
小兒五歲,氣質(zhì)強健如牛,
冰壺玉衡懸掛在秋天。
放下琴弦,心中憂傷,月光照亮宴席,
人生中有感情,淚水濕潤了衣襟。
離別之情難以忍受,無盡的思念,
未來的相聚,又將在何處。
酒和肉堆積如山,但轉(zhuǎn)瞬即逝,
此刻尚未醉,卻已先感到悲傷。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兒童的成長為主題,通過描繪大兒和小兒的形象,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和人生的無常。大兒九歲,容貌清秀,已經(jīng)展現(xiàn)出優(yōu)秀的品質(zhì),而小兒五歲,氣質(zhì)強健,顯示出早熟的特點。這種對兒童的描寫,既展示了他們的天真和活力,又暗示了時間的不可逆轉(zhuǎn)和人生的短暫。
詩中的離別和思念情感,表達了作者對親人和朋友的深情厚意。離別之情難以忍受,未來的相聚又充滿了未知。這種情感的描繪,使讀者感受到了作者內(nèi)心的痛苦和無奈,同時也引發(fā)了對人生和人際關(guān)系的思考。
最后兩句表達了酒肉如山的豐盛,但轉(zhuǎn)瞬即逝的現(xiàn)實。作者在享受世俗的快樂時,卻感到了悲傷和無奈。這種對瞬間歡愉和生命短暫性的思考,使詩詞更具哲理性和深度。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兒童形象的描繪和對離別、思念、歡愉和生命短暫性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慨和思索,引發(fā)了讀者對生命和情感的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