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笳曲·十四拍 / 作者:文天祥 |
北歸秦川多鼓鼙,禾生隴畝無東西。
三步回頭五步坐,誰家搗練風凄凄。
已近苦寒月,慘慘中腸悲,自恐二男兒,不得相追隨。
去留俱失意,徘徊感生離。
十年蹴踘將雛遠,目極傷神誰為攜。
此別還須各努力,無使霜露沾人衣。
|
|
胡笳曲·十四拍解釋: 《胡笳曲·十四拍》是宋代文天祥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北歸秦川多鼓鼙,
禾生隴畝無東西。
三步回頭五步坐,
誰家搗練風凄凄。
中文譯文:
北方的秦川地區回歸后,戰亂頻繁,戰鼓聲此起彼伏。
農田里的莊稼長得稀疏,沒有豐收的東西。
行走三步就回頭,走五步就坐下,
聽到誰家里傳來搗練的聲音,風聲凄凄。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北方戰亂頻繁、生活困苦的景象。詩人文天祥以簡潔而凄涼的語言,表達了自己對戰亂和困苦生活的感受。
詩中的北歸秦川指的是南宋時期,金朝入侵南方,許多北方人逃難南下,回到了故鄉秦川地區。然而,這個地區的戰亂依然不斷,戰鼓聲此起彼伏,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恐懼和不安。
詩中的禾生隴畝無東西,描述了農田里莊稼長得稀疏,沒有豐收的景象。這反映了戰亂給農民帶來的破壞和困苦,人們生活的基本需求無法得到滿足。
詩中的三步回頭五步坐,表達了詩人對戰亂的恐懼和不安。每走幾步就回頭,生怕有危險的發生,甚至走幾步就坐下來,表示疲憊和無力。
詩中的搗練聲,是指家家戶戶為了織布而發出的聲音。這種聲音在凄涼的風中傳來,更加強調了戰亂和困苦的氛圍。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表達了對家人的思念和擔憂。已近苦寒月,慘慘中腸悲,詩人感嘆時間過得很快,已經是寒冷的季節,內心充滿了悲傷。自恐二男兒,不得相追隨,詩人擔心自己的兩個兒子,擔心他們不能和自己一起,相互陪伴。
詩的最后幾句,詩人表達了對離別的痛苦和對未來的期望。去留俱失意,徘徊感生離,詩人感到無法決定是離開還是留下,徘徊在兩者之間,感受到離別的痛苦。十年蹴踘將雛遠,目極傷神誰為攜,詩人回顧了自己十年來的奮斗和努力,但目標依然遙遠,心靈受到了傷害,不知道有誰能夠陪伴自己。
最后兩句,詩人呼吁大家各自努力,不讓霜露沾濕人們的衣衫。這是對困苦生活的反思和對未來的期望,希望每個人都能夠努力奮斗,改變困境,過上更好的生活。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凄涼的語言,描繪了北方戰亂頻繁、生活困苦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戰亂和困苦生活的感受,同時也表達了對家人的思念和對未來的期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