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雜詩 / 作者:李白 |
白日與明月,晝夜尚不閑。
況爾悠悠人,安得久世間。
傳聞海水上,乃有蓬萊山。
玉樹生綠葉,靈仙每登攀。
一食駐玄發,再食留紅顏。
吾欲從此去,去之無時還。
|
|
雜詩解釋:
《雜詩》:
白日與明月,晝夜尚不閑。
況爾悠悠人,安得久世間。
傳聞海水上,乃有蓬萊山。
玉樹生綠葉,靈仙每登攀。
一食駐玄發,再食留紅顏。
吾欲從此去,去之無時還。
中文譯文:
白天和明月,晝夜始終不休,尚未停歇。
況且你這個悠閑的人,如何能夠長久地待在塵世間呢?
傳聞海的水上,存在著蓬萊山。
那里有玉樹蔥蘢,靈仙經常登攀。
一次吃飽了駐住蒼白的頭發,再次吃飽了會保留年輕的容顏。
我欲從此離去,去了就再也不能回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白日與明月、晝夜不休為起點,表達了時間永不停歇的觀念。接著,李白將這種觀念與人的一生進行對比,認為人生短暫,難以長久安于塵世。
詩中提到了傳聞中的蓬萊山,它代表著一種仙境的存在。玉樹蔥蘢,靈仙經常在蓬萊山上登攀,進一步加強了離世尋仙的想法。李白通過這種對比,表達了對塵世間的不滿和追求超凡脫俗的向往。
在最后兩句中,李白提到了吃飽后頭發和容顏的變化,強調了時間的無情和一去不復返。他表達了自己的離去之愿望,但也同時意識到了回不來的無奈。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表達了李白對于世俗塵世的不滿,對于追求超凡脫俗、追求永恒的向往,以及時間無情流逝的無奈。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和人的對比,給人以深思和啟發,傳達了李白尋求超越塵世的精神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