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調歌頭 長源被放,西歸長安,過予內鄉, / 作者:元好問 |
詩見及,因為賦此相思一尊酒,今日盡君歡。
長歌一寫孤憤,西北望長安。
郁郁閶門軒蓋,浩浩龍津車馬,風雪一家寒。
鐘鼓催人老,天地為誰寬。
丈夫兒,倚天劍,切云冠。
可能封塞包o,驅去復來還。
清廟千金康瓠,短褐連城雙璧,行路古來難。
枯柏在南澗,留待百年看。
|
|
水調歌頭 長源被放,西歸長安,過予內鄉,解釋: 《水調歌頭長源被放,西歸長安,過予內鄉》是元代詩人元好問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長源被放,西歸長安,過予內鄉,
朝代:元代,
作者:元好問。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詩人身處異鄉,因為思念而飲酒,希望能夠盡情享受今天與朋友的歡樂。他寫下了長篇的歌謠,表達了自己內心的孤憤和對故鄉長安的向往之情。他描述了長安城門的壯麗景象,車馬穿梭,氣勢磅礴,但他卻感受到了家鄉的寒冷。他思考著鐘鼓催人老去,天地為誰寬廣。他自比為一個有志氣的男子,拿起倚天劍,削平云冠。他希望能夠打破封塞,驅散寒冷,回到故鄉。他提到了清廟中珍貴的康瓠和城中的雙璧,表達了對故鄉的珍視之情。最后,他提到了南澗的枯柏,留待百年后再來看。
賞析:
這首詩詞以長調的形式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詩人通過描繪長安城門的壯麗景象和家鄉的寒冷氣氛,展現了他內心的孤憤和對故鄉的向往之情。他以自己為代表,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人生意義的思考。詩中的倚天劍象征著詩人的堅定意志和追求卓越的精神。詩人通過對故鄉的描繪,表達了對家鄉的眷戀和對過去的懷念。最后,他提到了南澗的枯柏,寓意著對未來的期待和對百年后的思念。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元代詩人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對故鄉的深情厚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