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門 / 作者:元好問 |
兩崖橫絕倚山垠,草徑低迷未可分。
潭影乍從明處見,竹香偏向靜中聞。
石林萬古不知暑,茅屋四鄰惟有云。
曳杖行歌羨樵叟,此生何計得隨君。
|
|
石門解釋: 《石門》是元代詩人元好問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兩崖橫絕倚山垠,
草徑低迷未可分。
潭影乍從明處見,
竹香偏向靜中聞。
石林萬古不知暑,
茅屋四鄰惟有云。
曳杖行歌羨樵叟,
此生何計得隨君。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山水景色。詩人描述了兩座峭壁橫亙在山腳下,草徑低迷難以分辨。潭水的倒影從明亮的地方突然顯現,竹香則從寧靜的地方傳來。石林千萬年來不知炎熱,茅屋四周只有云霧。詩人羨慕著那位拄著拐杖、唱著歌的樵夫,希望能夠與他一同度過此生。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山水畫面,展現了元代詩歌的特點。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對寧靜、自然生活的向往和羨慕之情。詩中的石門、草徑、潭影、竹香等形象生動而富有感染力,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間。詩人通過羨慕樵夫的生活方式,表達了對自由、簡樸生活的向往,同時也反映了對塵世紛擾的厭倦和追求內心寧靜的渴望。整首詩意境深遠,給人以思考人生和追求內心平靜的啟示。 |
|